曹其揚
摘 要:課堂提問是老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手段,隨著我國課堂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尤其是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對當今的初中數學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思考,課堂提問的主體不僅僅是老師,還有學生。要讓學生主動進行提問,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而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就成為了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從當前課堂學生主動提問的現狀入手,談談對該問題的看法,與大家共同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動提問;有效手段;問題意識
初中數學課程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起到關鍵的作用,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方面做得好,那么數學課堂效率就高,如果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那么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就較差。而當今許多的初中數學課堂上,依然沿用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模式,沒有注重學生的自主提問,學生也還是習慣于老師提出問題,而這種現象的存在是由多重原因導致的,這樣的現狀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只有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主動提問能力,才能使初中課堂變得更有效率和活力。
一、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營造學生主動提問的氛圍
想要讓初中學生主動提問,首先要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的特點,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好奇心很強,對于未知的事物有極強的學習欲望,只有讓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很大的興趣,才能引導他們在課堂上進行主動提問。現在的初中課堂上,老師給學生主動提問的機會較少,或者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提問的機會,但是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特點,或者過于淺顯,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老師進行認真的考慮和分析。首先是沒有輕松的教學環境,課堂上部分老師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是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主體身份。這樣就導致師生之間沒有形成對等的關系,使數學課堂變得很嚴肅。老師應當把自己定位為學生的引導者、課堂活動的參與者,盡量創造輕松的課堂環境,還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讓學生在平等的關系下進行數學學習,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考慮自己以后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提問和主動思考。
二、創造形象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初中數學課程由于其獨有的特點,導致初中數學課堂比較枯燥乏味,教學內容又比較抽象,所以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要讓學生保持積極活躍的思維。而創造出形象的教學情境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我們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從聽眾變為親身參與者,改變原來老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的狀態。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引導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真正的參與者是新課標對初中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老師要幫助學生在課堂進行大膽的提問和思考,通過現有的各種先進設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情境,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互聯網平臺,將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在課堂上集中為學生演示,讓學生可以形象地學習數學知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深入了、形象了,自然而然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和分析,隨著自主的思考和分析,學生就會產生自己的問題,學生再將這些問題主動提出來,這樣老師就可以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教學效果的檢測,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活躍了教學氣氛。
三、加強課堂交流,在質疑中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首先老師對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初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不夠成熟,但是想象力和發散思維卻很強,所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出現吞吞吐吐、長時間沉默或者詞不達意的現象,甚至有一些自己創造的答案,面對這些問題,老師要有充分的準備,要學會多包容。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考慮到課堂時間或者不耐煩,就直接打斷了學生的回答,覺得學生沒有按照書本上的標準答案說,從而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大大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固化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到抑制。學生只有出現了問題才是他發現問題的開始,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與學生的不斷交流,其實也是老師對自己教學效果檢驗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生出現的問題,給老師一個直接的反饋信息,讓老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創造適合的教學環境,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讓學生加強解決問題的意識,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主動提問。
綜上所述,對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進行培養,有利于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度,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想要提高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還需要廣大老師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享受提問的過程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盧龍.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張文宇.初中生數學學習選擇能力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