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峰
摘 要:情感教學法指的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以激發、調動為主要方式來激發學生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的積極化過程。初中數學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所以數學的學習印象對其有很重要的影響,采用情感教學法,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在初中階段更好地學習數學,也能夠為日后數學的學習做一個良好的情感鋪墊。從幾個方面來簡述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滲透,以得到更多教師的關注。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感教學;激勵式教學;評價意義
當今我國的基礎數學教學多為理性教育,教師過于重視理性知識的教授,而不注意情感教育的滲透,這是數學教學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不理解數學學習的作用,僅僅淪為解題的工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得不到激發,數學的教學較為低效。因此,只有合理地在初中數學中滲透情感教學,才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真正意義,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數學預習階段的滲透
數學預習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必經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有助于課上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但是在數學預習過程中,由于知識的復雜性,很多時候學生的預習質量并不好,這時就需要采用情感教學。
在預習之初,先告訴學生這部分知識比較困難,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能夠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明白。這樣如果學生能夠明白知識點,就能夠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即使沒有很好地理解,也不會打擊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數學知識難度的告知也是一種情感的預知,但是一定要恰當,對數學知識的難度有一個準確的說明。如果把握不好,可以在課上進行彌補。比如,如果學生的預習效果不是很好,老師就可以說知識點有些難度。
不要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卻能夠讓學生有更大的信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二、情感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
數學學習需要一種數學思維,這種思維不是老師能夠直接教給學生的,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培養。但是老師可以通過側面的引導來幫助他們快速準確地形成。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受教者,而教師則是課堂的主角,這樣的教學不利于數學思維和數學習慣的養成,對長久的數學學習是非常有害的。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采用引導式教學方法,教師在側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一元二次函數的解析”教學時,我在課堂的開始提出問題進行引入,并在學生對問題一籌莫展的時候,引入我要教授的內容:一元二次函數。問題迎刃而解了,學生掌握了這種數學模型的實際應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感情。另外,情境教學也是情感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的一種重要形式,以數學情境的創設來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數學思維,有利于數學知識的應用。數學知識的學習最終就是為了問題的解決,這種目的式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情境教學將學生的感情帶入數學中,讓數學學習成為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三、情感教學法在數學課后教學中的滲透
課后也是數學教學的陣地,情感教學在這里面的滲透主要表現在作業和學習質量的評價上面。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必要過程,老師可以通過評價來定位自己的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評價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但是評價是一門藝術,應用得好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甚至能夠起到激勵和指導作用,應用不好則反之。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的時候,一定要公平公正,認真批改每位學生的作業,針對每個學生作業的情況再給出新的練習題,幫助學習鞏固知識,查缺補漏。
除了日常作業之外,還有平時的數學小測驗及大型的考試。只要是學生,成績往往就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所以老師在批改試卷的時候,可以增加一些感情用語。比如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說戒驕戒躁,下次會更好;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則可以用鼓勵式的語言,相信你下次能夠做得好等。通過這些簡單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不僅僅是從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要對其優點和缺點都有所評價。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對學生進行評價教育時,其感情色彩必須保持積極向上。評價的標準也必須因人而異,不能夠橫向比較,要縱向客觀公正地比較。
總之,情感教學法是數學教學中人性化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放學生數學學習思維,培養數學的學習興趣。但是目前的情感教學還屬于探索階段,如何能夠更好地實施情感教學法,還需要廣大的教師和教育人員不斷地創新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淑儀.初中數學目標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四步三方”教學模型初構[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5).
[2]程芳波.讓情感成為學生進步的“不懈動力”:情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6(12).
[3]甄建榮.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情感教學模式的若干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6).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