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
摘 要: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不能適應當前的化學教學改革,明顯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不利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創設情境;構建;邏輯
有效,甚至高效課堂教學讓我們思考我們的教學模式能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否為學生的終身學習這一宗旨
服務。
一、當前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新課程改革開展這么多年,為什么傳統的教學模式仍得不到改變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根深蒂固;為了有利于控制教學管理;受高考壓力的影響。
二、優化化學課堂教學
有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對化學感興趣,讓學化學的學生積極主動起來。
1.教學目標需要深入優化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深入理解和把握好“度”,讓課堂教學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現象的
出現。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化學課堂教學多樣性、復雜性和知識延展性的特點,化學課堂的情景創設可以按以下幾種途徑來實現。
(1)通過化學實驗創設探究情景。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思考這個實驗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用途。我拿出斷了線的耳機,讓學生把斷銅絲連接起來,看看耳機能否修好。有些學生直接將斷頭絞起來,但是有時候出現接觸不良的情況。在提示剛才講的原理后,有學生提出將銅絲連接的頭放入酒精燈中灼燒后,立即插入乙醇中。接著學生動手實驗,結果發現,銅絲融接在一起,耳機也沒有出現接觸不良的情況,最后讓學生總結這個實驗過程涉及的有關知識。這樣,這一節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課堂氣氛很濃,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改變生活。
有目的地設計實驗,激發學生思維活躍點,讓學生敢于研究、推理、聯想和討論,從而養成學生樂于動手實驗、善于動腦、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實踐表明:化學實驗是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化學問題、強化學生思維的最佳手段。
(2)通過化學學科理科特點,運用邏輯關系來創設探究情景。知識是密切聯系的,新舊知識都有一定的邏輯結構,教師在講授新知識前,可以找到知識間前后的邏輯關系,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問題或提示,然后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當然,這些問題的提出要體現出新舊知識的關聯,問題的梯度性和邏輯性。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學習新知識出現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動力和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通過學生探究有爭議的問題,創設探究情景。化學課堂教學過程設計一些對學生認識上沖突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力和欲望。例如在“乙烯“教學中,讓學生分析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因,讓學生去設計怎樣驗證兩者的不同,雖然課堂時間會用去很多,但是卻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這也是化學教學的關鍵。
(4)通過多媒體工具動態演示探究情景。化學研究不僅限于研究宏觀物質,對物質的微觀領域也做了廣泛的研究。
(5)通過讓學生面臨加以解釋的化學現象來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需要加以解釋的化學現象,使其產生疑問,觸動他們內心強烈的求知需要。例如學生在“分子的空間構型”的雜化軌道理論學習中,可以先將H2S、H2O、NH3、CH4、C2H6、C2H4、C2H2等分子空間展示出來,然后通過層層設問,步步引入雜化軌道理論,并解釋一些分子空間形狀,使本來很抽象的很難掌握的知識要點變得簡單明了起來。那么原因何在?這就呈現了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嚴謹的推理科學態度。
3.根據需要,機智生成,構建動態的化學課堂
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參與組織,讓課堂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過程,可以達到甚至超越預期的教學目的。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是富有激情的過程,構建動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能夠依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充分地估計他們接觸教學內容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用開放的心態設計靈活、動態、板塊式的“學案”。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由錯誤生成,可以由提問生成,也可以由意外生成。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一種特殊的生活過程,學生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會獲得什么樣的發展。如果教學過程是單一的,學生只能獲得片面的發展;如果教學過程是豐富的,學生就會獲得生動的發展。教學與過程不可分離,不存在沒有過程的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學存在的方式,更是教學存在本身;若抽離了過程,教學存在就成了空中樓閣。因此構建動態的課堂對教師的潛能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有靈活應變的能力,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對教師要求更高,那就是教學過程充滿著挑戰與機遇,呼喚著智慧與效率。只有能夠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多創設學習情景,才能駕馭課堂,啟發學生,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魏建方.構建動態的教學課堂 捕捉生成性課程資源[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6(7).
編輯 栗國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