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峰
摘 要: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基礎學科,更是一門語言學科。學好語文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有效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有效性就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44
一、前言
我們現在所說的每一個字、詞、句子,都是從小學語文學習漢語拼音作為基礎開始的。語文學科對我們學習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所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竭盡所能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最大程度將這一基礎打造得穩固牢靠。但是經過對眾多學校的調查了解,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不高,有的學生甚至達到“厭惡”語文的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采用哪些有效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有效性目標便成為語文教師教學的迫切任務。
二、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剖析
(一)語文教師觀念狹隘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些語文教師認為語文不是一門主要學科,導致教學隨意性較大。往往只開展默寫文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等簡單易行的教學,而有助于開發學生智力的易趣內容,則涉及甚少,甚至沒有。教師認為小學生年齡小,沒必要花費時間開展智力開發教學,只需把書面知識傳授給學生即可。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靈魂所在,教師觀念如此狹隘,又怎能盡心盡力,認真教學?
(二)以應試教育為目標開展教學
應試教育在我國持續多年,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評判教師好與否的唯一標準,導致教師在教學時考試考什么內容,課堂就側重講解哪些內容,而不是考試內容的,則一帶而過。而與提升考試成績無關的內容,如素質教育的開展,則不會安排在正常的教學課時內。在這種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學生雖然能夠取得好成績,成為“好學生”,教師也能成為“好教師”,但易造成學生其他方面的缺失,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因素。
(三)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傳統教學法對位于我國教師來說再熟悉不過,語文教師也不例外。單一的模式始終貫穿整個課堂,教師臺上講解,學生臺下聽講,默默記筆記,學生始終是被動聽講。而有的語文教師則是按照教材講課,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習題練習,布置作業這樣的模式將課堂分為幾部分,雖然課堂氣氛有所提升,但有些教師則會將這種模式長期運用,一成不變,對于學生來說,早已司空見慣,已失去激發學習興趣的能力。在此種單一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又會如何實現?
三、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探究
任何語文教學方法的采用,都是作用在學生身上,讓缺乏學習興趣的產生興趣,興趣較小的產生較大興趣。而最終采用哪些有效教學方法就需要語文教師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對本班學生總體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方法選擇,擇優而取。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深有感悟,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端正語文教師觀念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小學生年齡小,教師應當把他們看做自己的孩子一樣進行引導教育。而在小學生心目中,教師地位非常高,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小學生模仿的目標,教師的觀念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重視語文學科,便會在教學時態度積極,認真教學,方法得當,師生互動頻繁,而不是將學生放在一邊,只顧自己講解,學生看到教師對語文如此重視,也會在教師的感染下努力學習,認真聽講。
(二)轉變教學觀念
應試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教得辛苦,而學生學得更累,不但作業負擔重,而且學習方式也不敢恭維,機械式的死記硬背,學生毫無興趣而言。而適時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采取精煉教學,減輕作業負擔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小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養成的階段,在語文教學時滲透思想素質教育,能夠起到豐富課堂內容,深化學生境界的目的。當然素質教育沒有必要在語文教學時單獨利用課堂時間,而是將其滲透在語文內容中,讓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消化吸收,如在講解詞語典故時,可以延伸出去,讓學生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諸如講文明、懂禮貌、守信譽等素質內容。同時小學生由于年齡階段的原因,對一切充滿好奇,對于那些智力急轉彎的知趣小內容可以適當引入正常的課堂教學,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語文教學和社會生活的緊密結合
語文教學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對周圍事物和客觀世界的觀察和認識,從而縮短理解語言文字與認識事物本質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語文內容和意義的理解能力。語文學科具有綜合、開放和實踐的特點,學生語文能力的獲得需要反復的實踐與運用。語文教學要突破僅局限于課堂、學校的狹窄范圍,使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廣泛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機會和實踐領域。
(四)注重課堂評價多元化、多樣化
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評價的科學性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課堂評價應該多元化、多樣化。我的課堂上,不論學生回答是否到位、到點,我都會去挖掘學生的亮點,并真誠地鼓勵他、肯定他。在課堂要盡量不重復使用表揚語。除了口頭評價,我還會用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擁抱,握手、掌聲等等,通給這些形式各樣的肢體語言給予學生評價,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激勵效果。
四、結論
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豐富程度,取決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語文教師在意識到課堂45分鐘教學的同時,還應重視課外語文活動的開展。只有課內外相結合,并依據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多種有效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最終激發學生求知欲,達成預定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靜.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6(10):169.
[2] 金旭英.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