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芹??
摘要:高職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職業語言素養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直接影響著他們從事幼兒教育教學的質量,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也對學前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應充分對接實踐,通過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做好校內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職業語言素養。
關鍵詞:對接實踐;學前教育;職業語言素養
高職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主要面向幼兒教育教學,擔負著培養幼兒語言表達、想象等語言能力和素養的重任。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語言領域對幼兒提出的目標是:
①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②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③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④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⑤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從以上目標可以看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幼兒教師承擔的是母語教學任務,其語言對幼兒起著決定性的示范作用,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流暢的課堂語言應該是孩子們永遠讀不完的精美無比的書。幼兒教師的職業語言規范、凝練、形象、趣味橫生,不但使幼兒自然而然學會正確表達,對發展幼兒思維、開發智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口語習慣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反觀高職大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語言素養現狀,卻很難盡如人意,與《綱要》的要求,現實的需要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一、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語言素養現狀及存在問題
1. 字詞發音不標準,普通話不過關。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才能對幼兒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很多學生在普通話過關測試前認真練習,課上課下都嘗試用普通話回答問題、與人交流,普通話測試也取得了二甲及以上的不錯等級,但在測試之后的學習生活中,卻又“入鄉隨俗”,恢復了使用方言的老習慣,或者是方言與普通話摻雜使用,聽來十分別扭。這種語言運用的壞習慣使學生的普通話帶上了濃濃的“家鄉味”,不利于日后工作中與幼兒進行交流。
2. 語言表達隨意性強,不規范。幼兒可以通過觀察、模仿來學習語言,教師要給幼兒提供正面、規范的語言示范。有的學生在表達中往往不注意梳理思路、組織語言,說話時經常斷斷續續,喜歡用不完整的句子;或者使用不合語法要求的語病句;有的學生口頭禪、無意識的重復較多,諸如“啊”“那么”“這個”等,這些語言運用的不良習慣都會嚴重制約學生自身語言向規范的職業語言邁進。
3. 脫離幼兒學習、接受的實際需要。一種表現為語言組織低幼化、簡單化,在試講及實習階段,面對幼兒常使用“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等無益于啟發思維的提問語,否則就會出現語言與思維不同步的“卡殼”現象;一種是語言過于成人化,與幼兒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脫節,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4. 用語生硬,欠缺感情和感染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智力勞動效果。”幼兒教師的語言親和、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吸引幼兒聆聽,啟發幼兒交流,而有的學生受平時與成人交流的語言習慣影響,在朗讀幼兒文學作品、講故事等語言訓練中語調僵直,缺少變化;在試講等環節也用語生硬,欠缺教師職業語言應有的感染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語言素養的提升,僅靠理論知識的學習遠遠不夠,只有將語言理論知識與幼兒教育教學的實踐結合起來,在對接實踐的過程中反復錘煉,“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才能真正把握教師職業語言的精髓,悟得教師職業語言的真諦。
二、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語言素養提升的策略
1. 重視和語言相關的專業課學習,如《普通話》《幼兒教師口語》等。幼兒教師的語言要求規范、準確,就必須有過硬的專業基礎作支撐。在《普通話》等課程的教學時,教師除指導學生口頭表達準確、流暢外,還應嚴格要求學生掌握聲母、韻母、聲調、音變等的相關理論知識,結合普通話練習的實踐來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在平時的交流表達中,督促學生使用規范得體的詞語、句子表達交流,避免使用方言詞匯、口頭禪,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運用普通話、規范語句準確表達的語言習慣。
2. 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性。課堂教學要處處體現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的特色,注意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多采用情景教學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法等。如指導學生講幼兒故事、表演幼兒戲劇、開展語言類教學內容的試講等。在教給學生方法之后,學生學一學、做一做動口、動手的實踐練習,獲得了語言教學的形象體驗,就會從理論感知語言要領到進一步雕琢語言運用的細節,從而能輕松駕馭語言的運用。在實踐的反復演練中,不斷總結成功與失敗,使自己的語言逐漸靠攏教師的職業語言,并使之因具有自己的個性特色而獨具魅力。
3. 做好校內外實習實訓結合。要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到幼兒園進行“實戰演練”,實際感悟幼兒教學的情形,如引園入校,聘請幼兒園教育教學專家進課堂給學生進行講座、輔導,提升語言理論的可操作性,或在實訓教室進行教學模擬。課堂入園,教師帶領學生到幼兒園見習、實習,接近孩子,通過和幼兒面對面交流,使自己的語言逐漸貼近實際教學需要,潤色得更為準確、豐富、有感情。
4. 鼓勵多渠道的鍛煉展示。語言素養的提升是一個需長期努力、多方面促進的工作,要鼓勵高職大專學前專業的學生充分把握機會,積極參加校園內外的多種比賽,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技能大賽等。在大型的活動中鍛煉在公開場合敢于表達的勇氣,克服語言交流中的怯懦、自卑心理,逐漸使自己的語言變得得體、大氣、富有感召力,這些活動的錘煉將直接促進職業語言素養的提升,成為學生豐厚的語言積淀,為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參考文獻:
[1]祝士媛.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陳偉麗.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素養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2):2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