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花??
.
摘 要:該內容要求必須用1課時完成。我從教學內容、學情、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從“整體設計”的“結構”高度,談談對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理念。
關鍵詞:二元一次方程組;加減消元法;教學設計
該內容要求必須用一課時完成。我從教學內容、學情、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從“整體設計”的“結構”高度,談談對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理念。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另一種消元方法——加減消元法,它是學生系統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前提和基礎。教材的編寫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加減消元法充分體會“化未知為已知”的轉化過程,體會代數的一些特點和優越性。對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思想、轉化思想、消元思想等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方法,為以后學習其他知識打下基礎。
二、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基礎處于中間水平,但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初步養成了合作交流的習慣。大多數學生的好勝心比較強,性格比較活潑,他們希望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但是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時候還需要教師的點撥、引導。因此,可以適時引導,分小組討論,并給表現積極的小組發放小紅旗,給予表揚和鼓勵。
三、 三維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加減消元法的含義。
2. 理解加減消元法的基本思想,體會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
(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經歷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的探究過程,進一步體會化“未知”為“已知”、化復雜問題為簡單問題的化歸思想方法。
2. 經歷個體思考探究、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學習過程。
(三)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嘗試、比較,養成與他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的習慣;培養師生間的親切感。
2. 通過交流學習獲取成功體驗.,感受加減消元法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四、 教學策略分析
1. 深究教材定教法:在深究教材章節內容后,依據教學目標,我根據所要教的內容和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了“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分層探究,當堂訓練”小組討論的教法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2. 因材施教定學法: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說過:“教課應該從具體開始,而以抽象結束。”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以課本為主進行預習,學會自學,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課堂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于問題,分組交流,相互補充,教師參與小組討論,解答疑問。
五、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 用代入法解方程組的步驟是什么?
3. 利用雞兔同籠問題,結合幻燈片讓學生自己探究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分組討論,在課堂中表現好的小組發小紅旗,對于小紅旗多的小組教師給予鼓勵,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巡視,輔導并幫助部分學生,師生共同糾正各小組展示的結果中出現的問題。
(二) 探究新知
提問:觀察雞兔同籠方程組未知數的系數有什么特點?
師生一起回憶等式的性質,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教師啟發學生仔細觀察方程組的結構特點,發現未知數的系數相等。利用等式的性質,讓學生嘗試兩方程左右兩邊相減,能得到什么結果?學生通過計算發現:可以消去一個未知數,將二元轉化為一元,達到了消元的目的。
提問:未知數系數互為相反數時,如何才能消元呢?
教師給出方程組讓學生通過探討,逐步發現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質,兩方程左右兩邊相加,可以消去一個未知數,將二元轉化為一元,達到了消元的目的。教師鼓勵學生用加減消元法去解較為復雜的二元一次方程組。
師生共同回頭總結:
1. 加減消元法的概念。
2. 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可總結四個字“同減異加”。
3. 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步驟為:
A. 變形 同一個未知數的系數相同或互為相反數;
B. 加減 消去一個元;
C. 求解;
D. 寫解;
E. 檢驗。
(三) 鞏固練習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學以致用,教師要求各小組比賽做題速度和正確率,并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給表現好的小組發放小紅旗,紅旗多的小組為獲勝組,其他各組為他們唱歌祝賀。即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究、小組合作交流。
(四) 課時總結和板書
1. 加減消元法的概念;
2. 加減消元法的基本思路;
3. 加減消元法的一般步驟。
(五) 作業布置
因材施教,遵循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發展空間。
(六) 承上啟下
問題1:那么怎樣使方程組中某一未知數系數相等或互為相反數呢?
問題2:哪些方程組適合用代入消元法解?哪些方程組適合用加減消元法解?請學生課后思考,下節課師生共同討論相關問題。
(七) 教學反思
1.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建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問題情境。
2. 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學中我們要始終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
3. 善于利用教材培養探究意識。
總之,教學中教師要走出講臺,與學生平等合作,交流探討,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多一分溫暖,讓學生通過數學教師的個人魅力去學習數學,熱愛數學,共同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共同享受數學的美!
參考文獻:
[1]商劼,胡軍.《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實錄與點評[J].貴州教育,2013,(24).
[2]謝思思,金佳琳.“二元一次方程組”概念引入教學對比——談新元引入的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4,(08).
[3] 邢成云.讓智慧之花在靈動的課堂上綻放——“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解法”教學片段賞析[J].江西教育,2011,(Z3).
[4] 邱鳳美.以問題為載體,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教學設計[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1,(12).
[5] 趙軍才.關于“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第一課時)兩種教學設計的對比分析與研究[J].中國數學教育,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