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
摘要:針對應用型地方高校大規模擴張招生帶來的土木工程專業師資力量缺乏實踐能力的問題,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根據師資力量和校企合作現狀分析了利用校企合作培養教師的可行性,提出共建技術研發中心和外派教師項目駐點兩種培養模式,指出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教師可以增強教師凝聚力,提高培養學生成為應用型工程師的效率,提升企業建設項目的質量,將地方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有機結合,既支持了地方經濟建設,也有力地提升了教師科研水平。
關鍵詞:校企合作;雙師型;應用型
我國依靠應用型地方高校的大規模擴張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但是在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同時,高等教育的資源配置、辦學條件等沒有實現同步增長,師資力量往往成為地方高校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道路上的瓶頸。尤其土木工程作為一個培養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勝任房屋建筑、道路、巖土等各類土木工程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能面向未來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工科專業,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與國家持續增加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入,在應用型地方高校中招生火爆,但卻存在年輕教師多,實踐經驗少、社會經驗少的問題,極大制約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具備一支兼備工程師與教師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已成為應用型地方高校培養卓越土木工程師的先決條件,現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探討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打造途徑。
一、 校企合作培養教師的可行性
1. 師資力量
湖南科技學院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創建于1941年,前身為湖南省立第七師范學校,2002年由原零陵師專升格為本科院校,由師范類專科學校轉變為應用型綜合高校,2009年開設土木工程專業,有專任教師17名,教師平均年齡30歲,均具有全日制碩士或博士學位。多數教師理論基礎扎實,具備在企業工作的實力,但在進入學校之后就沒有機會再接觸實際工程項目。由于應用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師薪酬相對同齡同專業進入企業的同學低很多,科研條件不如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師還面臨著結婚生子養家的經濟壓力,難以安心教學。因此教師普遍希望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進入企業掛職鍛煉,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為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積累素材的同時,提高個人收入。
2. 校企合作現狀
湖南科技學院在升為本科之后,作為當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與地方主要建筑企業都有合作協議,并設立了校外實習基地。校企合作內容主要是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開放工地給學生參觀,由于目前土木專業學生飽和,企業并不缺實習人員,對這種無法獲得直接利益的合作形式并沒有太大興趣。但是永州市在湖南屬于經濟落后地區,高素質技術人員外流嚴重,建筑企業往往缺乏解決疑難技術問題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優秀人才,所以存在通過學校為教師牽線搭橋,解企業燃眉之急的合作空間。
二、 校企合作培養教師的模式
1. 共建技術研發中心
相對于普通建筑企業,學校實驗設備齊全、先進,高校教師上課時間并不多,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在實驗室和機房進行對企業在工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研究、分析和處理。通過建立技術研發中心,讓企業優先將問題以橫向課題的形式交給教師處理。
2. 外派教師項目駐點
學校直接派遣教師以脫產的形式前往企業項目一線半年到一年時間參與工程,教師以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的身份進入施工工地,或者作為設計人員加入設計、造價項目,直接解決現場問題。同時聘請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導師,指導教師在企業的工作,加強校企聯系。
三、 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土木專業教師優勢
1. 增強教師凝聚力
所有的工程項目都是集體合作的結晶。年輕教師可以在本院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教授、高工帶領下攻克工程實踐中的難題,或者在校外的專家指導下,以團隊形式完成實際項目。既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提高教師收入,也增強他們作為一個團隊的凝聚力,促進內部團結,并加深對學校的歸屬感。
2. 提高應用型工程師培養效率
目前學生都有很強的求知欲,渴望到工程一線參與實習,但是卻面臨實習與學業沖突的問題。正常情況下一個學生至少要在工地實習一年才能學到一個工程師的最基本實踐技能。但正常暑假只有兩個月時間,而且大四上學期還有兩個月的專業課程要學習,學生沒有充足時間去工地實習獲得工程經驗,正常學習也受影響,工地也不愿意接受短期實習生。如果教師在企業參與實際項目,就可以因地制宜,利用自己的項目帶領低年級學生參觀項目,使他們對專業學習有直接認識,將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同時給高年級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崗位和實踐機會,也不耽誤學生在校內正常學習。由于教師理論基礎扎實,作風嚴謹,在工地上對學生言傳身教的效果遠好于讓學生在工地上自己跟施工員見習。
3. 提升地方建設質量
教師作為高學歷知識分子,理論扎實,工作穩定,責任心強,不像普通建筑企業工作人員那樣流動性大,能夠更好地履行建筑質量終生責任制,這一群體參與建設項目對地方建設質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推動效應。
四、 結語
土木工程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工科專業,高水平論文需要試驗數據和工程實例作為理論拓展的支撐,所以應用型科研項目申請和高水平論文發表一直都受到很大制約。如果讓教師參與校企合作,在企業的支持下,以學校為平臺,將企業的建設項目和科學研究有機結合。這樣既支持了地方經濟建設,也有力地提升了教師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徐同文,房保俊.應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J].高等教育研究,2012,(06):59-65.
[2]孫家國,谷艷玲.基于“卓越工程師計劃”土木工程專業教師培養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171-172.
[3]王春英.土木工程類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考核[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05):38-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