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
摘 要:因材施教理論要求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推廣因材施教的理論,更多地讓教學從面向全體同學轉變為因材施教地面對全體同學,確保美術教學的魅力能夠全面施展開來,但是由于環境、教育、學生本身的實踐以及先天的遺傳素質不同,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根據孩子的天賦、性格、興趣愛好等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夠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一部分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本文分析了“因材施教”理論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開展背景,提出了“因材施教” 彰顯小學美術教學魅力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因材施教;背景;措施
因材施教理論要求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推廣因材施教的理論,更多地讓教學從面向全體同學轉變為因材施教地面對全體同學,確保美術教學的魅力能夠全面施展開來。
一、 “因材施教”理論關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開展背景
“因材施教”理論是國內外均認可的教學理論內容,中國清朝鄭觀應《盛世危言》:“別類分門;因材施教?!薄耙虿氖┙獭崩碚撽P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開展符合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A教育改革強調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整體的改革措施也要考慮到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因材施教”理論內容與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論要求不謀而合?!耙虿氖┙獭崩碚搶τ谛W美術教學的開展符合現代化素質教育的要求?,F代化素質教育要培養有獨立人格的社會主義人才,因材施教理論就是要發揮個人優勢,培養獨立的人格優勢?!耙虿氖┙獭崩碚搶τ谛W美術教學的開展符合核心素質培養理論的內容。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除了重視知識體系之外,還需要重視個人發展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材施教理論就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出發,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符合核心素養教育理論??傊?,“因材施教”理論關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開展符合現代化教育理論的要求,有著較強的可行性。
二、 “因材施教” 彰顯小學美術教學魅力的實施
1. 貼近生活,豐富美術教學形式
生活教育的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與新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基本理念也是一致 的?!靶W美術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的提出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源泉,將小學美術教學延伸到生活化的內容體系之中,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藝術想象,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藝術靈感,轉變學生美術興趣不高,藝術感弱的現狀,為美術感悟能力有偏差的學生提供了新的發揮才能的平臺與空間。運用因材施教的理論,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彰顯學生的個人魅力,就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感受到美術的藝術魅力,并學會將生活體驗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教學人美版小學美術第二冊第13課《我們身邊的線條》的過程中,教師先是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線條,讓學生感受到線條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然后,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線條,學生如果感覺回憶困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生活中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線,進而感受:這些線給我們什么感受?體驗曲線、直線、折線給人的不同感受?這樣的教學活動就是確保了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即使是美術藝術感覺較弱的學生也會積極投入到對線條的感知和搜索活動之中,進而形成審美情趣??傊?,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能夠為美術教學增添魅力,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美的事物,感受到美是怎樣產生的,雖然小學美術教育不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藝術家,但是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會欣賞美,學會感知美,成為善于發現美的人。
2. 活用材料,開拓藝術表現手法
小學美術教學采用因材施教的理論就要借助美術材料的運用來倡導個性張揚,多元表現,創造性豐富的小學美術教育理念。教材中所拓展的大量的美術教學材料,豐富了美術課程的內容,所有的拼、貼、搭、造……拓寬了小學美術工藝設計教學的表現形式,教師就要將這些藝術表現手法利用起來,爭取活用教材,讓小學生能夠在利用材料、尋找和加工材料的過程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因材施教的理論運用到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之中,要讓學生學會自己選擇材料來表現藝術。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美術成績較低的學生除了不愿意上美術課之外,還表現為對老師要求的繪畫和制作不感興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采用因材施教的理論,考慮到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材料和方法來進行藝術手法的表現。例如:小學美術課《畫表情》的過程中,教師先利用設疑教學模式,讓學生觀察表情的變化規律,然后給學生一個學具袋,讓學生自己用里面的材料來表現眼、耳、口、鼻、眉毛、頭發等,讓學生能夠利用學具拼出更多的表情來。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不同的材料都能夠表現出不同的藝術內容。最后,教師總結學生擺出的表情內容,歸納出“哭、笑、 怒、愁”幾種表情,并總結這些表情中五官的特點。這樣的教學設計活用了多種材料,學生自然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另外,在相關作業的布置上,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選擇材料來完成一幅表情圖,學生自然很愿意參與??傊?,這種活用材料的方式能夠轉變小學美術課堂上總是“畫個不?!钡慕虒W方法,讓小學生(特別是后進生)能夠感受到不同的美術形式,進而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這種閃光點的體現就是因材施教的關鍵所在,能夠確保學生在不同的路徑之下找到自己的美術特長,進而形成美術藝術的鑒賞能力、制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3. 結合時代,拓展課堂美術空間
自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作為全程參與課改的一線美術教師,強烈感受到小學美術教學必須要緊扣時代脈搏,讓課堂更為新鮮活潑起來。新的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在這四個領域范圍內,教師都要考慮到因材施教的理論運用模式,而要實現這一點教師可以活用教程,引入更多的時代特色的藝術內容,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真實意義。小學美術學習活動不應該脫離時代背景,教師要學會活用教材,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當前,美術教材的內容不一定適應每一年的藝術審美與藝術潮流,因此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開展相關的美術拓展活動。例如:當前比較紅火的電視節目《國寶檔案》《鑒寶》等展現了古代藝術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這些節目,然后展開欣賞教學,讓學生學會欣賞藝術品,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又如:比較紅火的電視劇人物形象、網絡動畫人物形象等都是學生想要模擬繪畫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來描繪自己喜歡的動畫形象,激發學生的寫生熱情,學習掌握畫面構圖的基本方法。教師如果能夠積極拓展美術教學的空間,那么美術課堂就會發生較大的改變,老師的授課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觀,小學生彰顯自己藝術感的平臺也會越來越多,自然就實現了因材施教的基本目的。
4.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組織教學活動
因材施教活動就要開展分層教學,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自然能夠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美術學習活動之中。例如:教學小學美術《身邊的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揭示了設計的魅力,提出了:設計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簡便、合理、科學與藝術。然后提出設計要求,根據讓學生設計更為科學、有藝術的“垃圾桶”,然后讓學生感受到設計與創新的魅力。布置了這樣的任務,有能力的學生自然會通過小組討論,設立設計方案,畫出優美的圖畫,講解自己的設計理念。但是,對于美術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弱的學生,設計任務就顯得很難,這時候教師對于中等生和后進生就要分配不同的任務:讓有繪畫能力沒有創意感覺的同學,畫出自己喜歡的圖畫就好;讓有創意但是還不懂得怎樣繪畫表達的學生,寫出自己的創意;最后讓這些學生結成設計團隊,設計出成功的作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方法能夠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形成繪畫的信心,彰顯美術魅力。分層教學是開展因材施教教育模式的關鍵,教師重視分層教學就能夠讓學生均發揮自己的特長,形成學習信心,同時在集體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溝通交流能力也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由于環境、教育、學生本身的實踐以及先天的遺傳素質不同,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根據孩子的天賦、性格、興趣愛好等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夠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一部分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小學美術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探析[J].毛玉梅.基礎教育研究.2016(06).
[2]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及其改進對策研究[J].許欣.美術教育研究.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