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芬
【摘 要】對于五年一貫制及現代學徒制在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分析,本文創新性的提出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五年一貫制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探索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崗位引領、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分段培養、工學交替、彈性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職業資格標準的課程教學內容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為其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指導下,各職業院校積極探索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紛紛開展相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但從總體上而言,目前中高職銜接教育尚未形成科學有效的機制,加之許多學校倉促開展中高職銜接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以及人才培養方案內容與培養機制的對接不嚴密,造成了人才培養實施過程粗放、人才培養質量低下等問題,致使大部分五年一貫制的中職學生學習缺乏動力、學校成效不高。
而近幾年來,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發展,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與突破口。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源于瑞士“新型學徒制”,并由德國“雙元制”發展壯大,目前已經成為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導模式,在德國被認為是經濟發展與國家崛起的“秘密武器”。
將現代學徒制應用于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屬于創新的嘗試,國內的中高職院校尚無類似的實踐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1 研究的意義
“五年一貫制”職業教育,由于前3年內的中等職業教育和后2年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分別在不同學校進行,要解決中高職教育相互貫通和有機銜接問題,應整體設計和統籌安排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教育,有效解決兩學制的銜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若能引入現代學徒制,通過企業一線的技術需求及崗位需求,來引領中高職教育的銜接,確定培養目標,做好課程與技能培養的銜接,重點突出人才類型的“技能性、專業性、多樣性”三大特征。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將有很大幫助。
同時,在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又要安排較多時間完成企業的實習,對于3年制的高職或中職類院校來說,在課程的安排時間上會顯得特別緊張。但若安排在五年一貫制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2 研究的內容
2.1 探索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
按照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自優勢,探索建立起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以校企密切合作為基礎,圍繞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系統設計“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目標框架,系統推進“雙主體育人、雙導師教學、雙身份管理”的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機制建設。
首先,要建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共同選用及編寫專業教材、共同設計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共同制定和實施考核評價標準、共同選聘和培養教師以及統籌共建共享實訓實習基地的雙主體育人的工作機制,并在雙方的合作協議中加以落實。其次,建立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雙導師教學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在知識傳授、企業導師在實踐操作方面的優勢,提高育人質量。第三,建立校內班級與企業班組“雙班主任”管理以及學生—學徒分段式的“雙身份”管理的工作機制,積極營造融合企業文化的班級氛圍,將企業發展歷程、管理制度、產品圖片等內容作為教室布置素材,增強學徒的企業歸屬感。第四,建立人才培養與職業生涯規劃對接機制。探索構建企業全程指導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制度,使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職業規劃能有效對接企業人才培養計劃和用人計劃。
2.2 建立“崗位引領、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及職業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圍繞職業崗位(群)核心職業能力要求,統籌校企雙方在人力、實訓設備、實踐場所、實習崗位、教學資源庫、項目案例庫等教學條件資源,共同制定學徒班人才培養的目標,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專業課程體系,共同設置教學組織形式,共同開發崗位工作內容和課程教學內容,共同制定考核評價方案,最終建立起“崗位引領、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體系。
2.3 推動“分段培養、工學交替、彈性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遵循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和企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依照“加強職業素養、突出實踐技能、關注創新能力”的理念,將人才培養的過程劃分為初級學徒、中級學徒、高級學徒和準員工四個階段,并在每個階段實施學習實習交叉融合、學生學徒靈活轉換、教師師傅共同指導的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在每一個階段采取按需安排教學內容、按需安排實習時間、按需安排教學形式的彈性教學方式,進而推動“分段培養、工學交替、彈性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
2.4 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職業資格標準的課程教學內容
根據每門專業課程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及預期規劃的教學目標,由校企雙方的教師、工程師共同商討、明確其對應的工作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共同分析其崗位核心技能和職業素質要求,并結合相應的企業資格證書標準,將其分解為若干個技能點和知識點,并以此建立課程標準和考核方案。同時,根據課程標準制訂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按照夠用、實用的原則,以教學項目為載體,精心設計每一教學單元和實訓任務,并根據教學情況反饋,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此外,為適應彈性教學的需要,對每門專業類課程開發2-4個彈性學習模塊,使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可以選擇自主學習、網絡授課的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3 結束語
現階段,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五年一貫制訂單班已經在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招生,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內容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還存有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如學徒制課程優化與學分制銜接、招生與招工一體化、就業與職業可持續發展、合作企業利益補償等等,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優化。
【參考文獻】
[1]趙鵬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50-154.
[2]吳建設.高職教育推行現代學徒制亟待解決的五大難題[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3]周建輝,馬玉環,張誠.“五年一貫制”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6(2):51-58.
[4]劉大勇.職業能力導向的模具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J].廣東教育:職教,2012(5):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