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敏
【關鍵詞】 平安校園;校本課程;模式;
合作伙伴;社會資源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8—0045—01
孩子是祖國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家庭幸福、社會穩定息息相關。 學校安全工作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因此,安全教育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尤為重要。學校積極承擔主體安全教育責任,不斷探索平安校園建設的手段,拓展渠道,構建立體安全網絡,才能保證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學校作為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銜接單位,既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獨立功能,又要協調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這是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之一。筆者所在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出“一主多翼”平安校園建設模式,以學校教育為主,拓展、延伸并利用家庭、社會資源,切實為學生營造平安環境。
一、落實安全校本課程,踐行安全教育模式
注重安全教育課落實,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做到“四定四專”。定專門時間上好安全教育課,把安全教育課納入學校校本課程,每周每班一節。課后,利用全市安全教育平臺,班主任開通規定課程,學生學習并完成相關內容。定教師,學校配備安全教育課教師,通過選派年富力強、責任心強的教師經過專業培訓后作為學校安全課教師。定內容,學校編寫專門的安全教育課本,把安全教育作為一門校本課程,課程教材專門為本校學生量身編寫,內容符合本校學生特點。定經費,安全教育資金專門落實,學校在財務預算中,專門列出安全教育專項資金,包括教安全課教師培訓費、差旅費,安全教具購買和維護費等。
二、學校家庭安全教育合作伙伴的構建
堅持構成以學校為核心,構建學校、家庭安全教育合作伙伴工作機制,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堅持安全教育以學校教育為核心是基于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校內這一角度考慮,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課程之中,主要以知識層面上的傳遞、行為上的演練為主要內容。安全教育更多的需要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考慮到許多安全知識不僅反映在校園里,而日常的用電、消防、食品保健,甚至于避災等方面的知識都直接涉及到家庭。學校與家庭在安全教育上的整合,提高學生認知水平,促進學生安全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是學校和學生家長的共同責任,這樣做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開學時的安全溫馨提示會在學生到校前發至家長處;每逢節假日放假,都會下發《告家長一封信》;學生外出活動,給家長下發安全告知書;邀請有專業特長的家長為學生舉辦專題講座;邀請家長參與學校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等。這一系列活動得益于學校家校愛心社的成功運行,校安辦借此平臺,探索更多家校合作的可能性,為“一主多翼”的模式拓展了思路。
三、利用社會資源豐富安全教育形式
安全教育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尤其需得到消防、交通、公安、衛生防疫等部門的專業知識和行為規范的指導,有計劃地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在法制法規教育層面上掌握安全知識,指導專業演練,構成安全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
1. 以戶外活動為載體開拓安全教育的物質空間。學校在一定的社會區域范圍之內,而這個社會區域是包括各種生活單位的,能夠為學生活動提供各種方便。學校可以結合環境,利用可以利用的各項硬件設備來活動,彌補學校空間小、條件有限的短板。
例如,與我校簽訂警民協議的消防特勤大隊,不定期為學校捐贈消防讀本,為學校指導疏散演練,邀請學生前往消防隊參觀,利用真實消防車、消防器材為學生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動。
2. 利用社會資源構建安全教育活動空間。社會資源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校的安全,它的用水、用電、出行等等,都與社會有著密切相關。優質的社會資源不僅能為為學校提供生活上的幫助,而且對學生的生活質量有著極大的幫助。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利用好周邊的社會資源是非常重要的。
學校家庭社會“一主多翼”的安全教育,改變過去單一地以學校進行安全教育的落后做法,突出以學校為核心,與家庭安全教育相結合,由社會各方面進行全面協調與配合的形式,把封閉型教育轉變為開放型教育;把單一傳授安全知識,轉變為在認知基礎上,加強行為訓練教育;把學校過去單一的教育轉變為學校家庭社會合作型教育。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學校“一主多翼”安全教育合作伙伴的形成,其本身就是安全教育工作組織形式的創新。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