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鋒祥
【關鍵詞】 中小學;書法教育;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8—0089—01
隨著高新科技飛速發展,計算機的使用越來越日常化、大眾化,漢字書寫日益為敲擊鍵盤所代替,書法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對此,在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正逐步形成共識,但書法課程要真正走進中小學課堂還面臨諸多問題。筆者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對書法課程開設的意義認識不夠,師資短缺問題突出,教材編寫缺少論證、選用缺少指導,課程標準亟待建立。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中小學書法教育面臨的問題
1. 對書法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據調查,我國中小學開寫字課的學校不多。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在考核教師的業績時,把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主要依據,教師迫于分數的壓力,只好把寫字課占用,不顧學生書寫的好壞。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漢字會寫就可以,寫得好與壞無關緊要,字體的美觀與否似乎已經不用考究了。有不少學校負責人對書法教育還沒有真正重視起來,依然跟著升學的指揮棒轉,書法課程被放在可有可無的極次要的位置上,有的甚至趁“減負”之機,干脆把寫字課減掉,課程表上的寫字課成了應付上級檢查的擺設。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全縣規模最大的初中,課表上就沒見過寫字課,更別說其他中小學校。
2. 書法教育發展不平衡,師資缺乏。在高等學校,書法專業相對冷門,國內很多師范學院都沒有開設書法專業課程,導致全國出現了書法師資匱乏的現象。有相當多的地方書法師資力量不足,大多學校已經到了無人能教書法的地步,好多學校無奈只好選擇由美術教師或語文教師兼任書法教師一職,真正的書法教師不多見。很多年輕教師寫不好三筆字,在上課的時候用多媒體投影儀,不用板書,他們對書法教育認識不深入,這些教師對漢字書法的理論知之不多,授課時寫不出優美漂亮的板書,筆法不規范,甚至經常寫出錯別字,這樣勢必使學生對書法學習產生不正確的認識,致使他們養成隨意寫字的毛病,這對書法教育的斷層造成直接的負面作用。
3. 教材不規范,教研滯后。書法課程開設過程中,教材問題也不可忽視。一是當前書法教材編寫處于無序狀態,缺少深入調研與有效論證。二是教學單位在教材選擇與使用方面缺少有效指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材意識淡薄。導致的結果便是,教學單位難以選用優質的教材資源,無法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安排教學任務,各學段之間難以建立有效的教學梯次與框架,師生在教材使用過程中不能遵照教材安排進行有效教學與合理評價,甚至沒有教材觀念,隨心所欲,缺少規范。在教材、教研以及課程計劃方面也不盡人意。甚至有些地方的書法教材是由新華書店隨意指定的,毫無根據可言。
二、解決當前問題之策略
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領導應轉變觀念,在注重成績評比的同時,重視中小學書法教育課程對學校其他方面的促進作用,切實保證中小學書法課的課時量。應保證小學每周兩學時,初高中階段每周一學時的課時量,并在師資配備、教學設備、教學場地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
二是做好師資的配備及培訓工作。盡量配備專職教師來上好書法課,也可以和當地書法家協會聯系,聘請有能力的書法家進課堂,以彌補專職書法教師的不足。還可以加大對本校教師的培訓,使之能夠勝任書法教學工作。同時,中小學各科教師應共同提高認識,樹立板書就是示范,提起筆來就是練字的觀念,創造良好氛圍,夯實書法教育發展的基礎。
三是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書法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過程的藝術性,激發并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四是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要采用由淺入深、切實可行的統編教材,同時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使書法教育工作合理化、科學化,不斷提高書法教育的水平。
總之,書法教育全面走進中小學是歷史的必然,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承擔起歷史的重任,與時俱進,勇于探索,走出一條適合時代要求的書法教育的路子來,為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