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珍
摘 要:就當前課改制度得到了不斷的深入發展的背景之下,我國的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工作也獲得了教育模式以及教學理念方面的變革。有學者提出了“以學定教,導學互動”的相關理論,針對在中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當中提升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這樣的理念基礎之上,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在本文當中,將立足于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分析研究目前小學階段的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教學;以學定教;導學互動;高效課堂
就我國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來說,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大多將老師作為課堂的教學主陣地,追求知識的大量傳授;同時學生是課堂當中的客體角色,僅僅需要進行死記硬背老師傳授的知識即可。這種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且也不利于他們邏輯思維的形成,阻礙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新課改在不斷深入進程當中,語文老師也調整了傳統教學模式。“以學定教,導學互動”的教學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抓手,能指引學生們積極并主動地進入學習當中,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培養協作精神,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全面成長。
一、 關于“以學定教,導學互動”
(一) 概述
所謂“以學定教,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們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上,老師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并選擇教學模式的進程,在此期間,需要充分結合學生不同理解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了解情況。老師可以在實際教學當中參考教學內容采取對應的模式以及方式展開教學,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充分地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加強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能夠顯著提升教學的實際效率。從學生角度來說,可以將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二) 教學戰略分析
“以學定教,導學互動”應用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綜合使用若干教學模式,如現在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引學生們主動進行學習,適當地使用評價方式來批改學生們當堂達標練習,了解完成任務的實際程度,令學生們能夠及時明確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日后學習過程中予以及時的改進和完善。另外,還可以使用“小組協作”形式,參照老師的指導,完成目標。組員存在不足之處的時候需要及時提出問題,給予適當的幫助,合作又促進知識的生成,激發了探究的熱情,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們在進行學習的進程當中,還可以及時發現一些問題,培養成員的合作意識,合作技能,實現信息與資源的交流整合,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能力,養成學習習慣。
二、 實際運用分析
(一) 在自主學習當中老師進行批改
在如今新時期環境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老師需要積極地使用高效批改教育模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們自主學習期間,結合實際情況適當的予以準確、恰當批改,協助學生們及時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的知識點出現理解錯誤的情況予以及時糾正等。在教學時,學生通過自學教師及時批閱,發現問題,反饋問題,及時糾正。教學時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學習,進而提升教學的實際效率。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針對學生進行理解的角度以及使用的學習方式予以批判性的教育,進而令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這種教學形式必須要老師進行細致的課堂設計以及充分的課堂準備,結合實際情況布置好教學任務,指引學生們積極且主動的探索知識,進而提升理解、閱讀的能力,并且進一步了解基本的語文知識內容。
(二) 在合作學習當中學生進行互批
在學生的學習進程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大膽發現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基本都能夠對語文課本當中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對課文的大意予以總結和概述;接受老師的批改之后,能夠糾正一些思維邏輯上的問題,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形成自主學習小組,深入探討文章內容,積極主動的探究,合理安排交流。在活動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團結協作并相互監督批改,對知識結構形成更深刻的記憶效果,另外,在學生們進行小組活動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針對學生們不理解的一些內容予以引導指點,使其對知識更明晰,理解更深刻。比方說,在進行《值得》作文練習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并討論什么事情是“值得”的、怎樣才是“值得”的,綜合不同的學生們的不同想法,讓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完善自己的看法,進而深入文章的深層內容,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在討論和相互批改的進程當中,老師可以引出正確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老師總結在高效批改當中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會協助學生們對于學習內容予以清晰掌握以及奠定日后學習的基礎。
三、 “以學定教,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
第一環節:課前預習,自主學習。教師要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自學、自練、自悟、自得。出示本課目標,提示學習方法,引導自主學習,教師當堂批改檢測,及時反饋糾錯,目的是知識間的銜接與鞏固,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課文是否讀熟,生字是否學會,內容是否理解,掌握學習情況,設計好教學策略。如學習《窮人》一文時,教師設計導學案,先設計要掌握的生字詞語以及文學知識,這些內容要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做完互相批改,糾正錯誤,老師在課堂當面批閱集中糾錯,然后教師設計閱讀反饋練習:以桑娜的活動為主線作者描述了以下幾個場景試著找出來1. ,2. ,3. 。啟發是:。看似簡單的2-3分鐘的學習,實實在在以自主學習為主體,以導學互動為依托,提升教學的效率。
第二環節:設問導讀,合作匯報。此環節教師按照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評價點撥的基本流程進行教學。依據導學案的引導,學習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合理梳理,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讓他們靜靜地思考,不要看到個別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就叫停,要關注個體差異,調整合作的時間。教師精而靈活處理學生的問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獲取知識,逐步形成能力。學生幾人一組互動學習,發揮群體智慧,教師用各種方式提供交流平臺,組內推選代表匯報交流,組與組織之間補充說明,學生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思維異常敏捷,自信滿滿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堂還要多一點評價多一點激勵適時適度點撥在學生中的迷茫困惑,使其茅塞頓開。當然模式也不能太死板,要靈活運用,要充分利用好課堂生成,找準關鍵點,把握時機把課上到學生心坎上,學生在課堂上能找到成就感,教師在課堂上實現自我價值,可謂教學相長。
第三環節:當堂檢測,反饋鞏固。
當堂反饋,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利于掌握學習情況,有利于發現教學的不足即使調控方法改變策略,為制定下一節的教學目標和策略做好準備。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設計針對重點內容的練習題達到對知識、能力的鞏固和提高,以及情感的豐富和升華。實施的方法是小組互查互助,教師發現有針對性的問題,集體點撥糾正,避免機械重復練習,教師合理利用課堂生成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究,留給學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導學互動。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總結收獲。
拓展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充教學的容量,激發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發散思維能力,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總結收獲時學生交流知識,談學習體驗,總結方法,談在學習中的得失,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四、 結語
總的來說,最近這幾年以來,科學技術以及信息技術都在飛速地發展和進步,受到這樣的環境影響,人們也漸漸意識到了培養優秀人才的必要性,因此,這對促進人才全面成長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性科目,在進行新課改的過程當中,小學階段的語文老師需要充分應用“以學定教,導學互動”的相關理念,將課堂的主體地位完全還給學生,并適當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張一帆.“以學定教,導學互動”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0).
[2]張慧玲.“以學定教,導學互動”高效課堂策略探究之“高效批改”[J].課外語文:下,2016(02).
[3]河南玉.打造高效課堂,減負增效,讓教學增值——“小組互動,六步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