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芳
摘 要:進行英語教學可以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學生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的重要途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擴大語言輸入量;特色教學模式;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15-01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邁入全面深化階段,新時代背景下的學校教育正面臨著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挑戰。2015年3月30日,我國正式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強“核心素養體系”的建設。核心素養體系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新一輪課改的方向。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本質上來講,關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就是關注“面向未來教育要培養怎樣的人”這一問題。那么, 我國學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呢?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國家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
一、核心素養教學策略,給英語閱讀教學綻放異彩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1)針對中低段學生所采取的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并產生要閱讀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2)針對中高段學生采取主動參與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這極有利于將知識化難為易。最后閱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
1、閱讀前——有聲朗讀促閱讀
經驗告訴我,如果語篇閱讀材料涉及小學生熟悉的主題,孩子們更能順利獲取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語篇話題,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閱讀障礙。因此,應在學生閱讀前,利用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創造足夠多的機會開口朗讀相關話題的語篇,使學生對即將要閱讀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作鋪墊。而且大聲朗讀更能刺激學生的感知思維,促進英語語感的生成,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效果。
2、閱讀中——閱讀過程技巧與方法的調控
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我覺得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閱讀后——語篇的有效延伸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于此。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教學實踐經驗得知,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更能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發展。
二、精心營造氛圍,培養三維立體語言空間
在校園內醒目的地方張貼英語的格言、標語,設置英語的告示牌、標志牌,設建“英語階梯”“英語活動園地”,多角度地營造英語閱讀的文化氛圍。開通校園英語網站,學生喜歡的英語兒歌、英語歌曲、韻律小詩、卡通片等英語兒童節目;進行猜謎語、教唱英語歌、Chant、情景對話等趣味性英語閱讀互動節目;從而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長期性的、開放性的展示舞臺,深層次地營造英語閱讀文化氛圍。在教室里辦英語角。放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英語圖書、報刊或資料,每月出好英語墻報,定期舉辦學生英語手抄報、剪貼報或英語小作文的展覽。
三、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漢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漢語的依賴性和漢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盡量不用漢語為中介的翻譯法。在閱讀課中,學生經常讀著讀著就問我,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即有些英語詞句用漢語很難解釋,甚至會出現越解釋越難的現象。為此,筆者經常給出一些包含該詞句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四、加強交際性閱讀,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素養
與初中不同,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是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結合聽說訓練,可將閱讀材料進行交際化處理,這樣有助于對閱讀材料的深層理解。如: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交換閱讀材料,甚至可以互相提供閱讀理解的練習,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使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實現資源共享,把閱讀交流進一步升華。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201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 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2009 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英語).廣東教育出版社;
[4] 程可拉. 2006.任務型外語學習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蔡林森. 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