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天紅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以便能夠滿足市場上激烈的競爭。而中職院校是為社會提供人才的重要基地,社會對其要求也是格外的重視。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社會各界對英語也是越來越重視。畢竟,這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基礎,這就會對中職英語的教學提出高質量的要求。所以說,中職英語的教學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影響著中職院校最終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質量,這也是教學改革中,中職一線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本文主要從生態課堂的發展、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構建中職英語生態課堂的措施這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中職英語;生態課堂;構建措施
中職的教育一直都是社會各界所關注的,而英語作為中國人的第二語言,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去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為將來參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的構建模式,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這些都影響著教學的水平以及目的。而生態課堂的構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學生也能夠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當然了,在生態課堂中,每一個因素對于課堂的教學過程都會有著一定的影響。而這個過程中,對于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課堂中每一個影響因素,這對于教師的專業素質是一個挑戰。
一、 生態課堂的發展
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在《社會科學導論》中首次提出了“人類生態學”的概念,而隨后在1932年,英國學者沃勒在《教育社會學》中提出了“課堂生態學”的概念。而我國的教育生態學起步的比較晚,在六十年代,方炳林先生開始從事該方面的研究。但是未能夠受到眾人的重視,相對緩慢的發展。直到二十世紀,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人們開始強調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開始重視生態課堂的構建。生態課堂強調人的發展,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尊重個性。所以說在中職英語課堂上構建生態課堂也就是,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情感等各方面能夠得到釋放,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夠得到發展,從而拓寬自己的思維,挖掘自身的潛能。
二、 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學生學習缺乏興趣
近些年,隨著中職招生范圍的擴大,學生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而這些學生的英語基礎本來就相對薄弱,對于英語這門語言課來說本來就存在著一定的畏難情緒。而同時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教學,讓學生和教師之間也缺乏一定的溝通交流。在中職英語課堂中,教師僅僅是將教學重點,通過自己的語言傳遞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思考。教師的講課和學生的學習處于一個相對分離的狀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容易喪失。而學生沒有興趣,課堂的參與度便不會提高,學生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二) 教學方式相對單一
其實語言類的教學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而就目前的中職英語的教學現狀來說,便是教學方式相對的單一,僅僅是通過教師的講課,將知識點呈現到學生的面前來,而忽視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思考以及學生的需求。教學方式的單一,影響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而單一的灌輸式,學生有可能在本堂課程中學習到了相應的知識點,當時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未能給學生一個鍛煉的機會。畢竟,語言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在不同的場合有著不同的用法,我們需要的也是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學生。缺乏實際鍛煉的學生,他學習狀況必然是不均衡發展的,學習到的是“啞巴英語”,這對于他今后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三) 缺乏相應的評價機制
在目前中職英語教學中,學生本來就存在著一定的畏難情緒,而教師進行的僅僅是教學,只重視教學內容呈現出來的這一個過程,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以及狀態。沒有教師的評價,學生無法對自己有一個深層次的了解,學生的這種畏難情緒便會不斷地增加。而在另一方面來說,教師未能進行相應的評價,對于學生的了解必然也是不全面的。那么教師所進行的教學,便是忽視學生需求的教學。長此以往,在課堂中的教學只能成為教師的宣講臺,學生和教師始終處于一個脫離的狀態。
三、 構建中職英語生態課堂的措施
(一) 構建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對于學生來說,主動地參與到課程中來,需要的便是建立一個愉悅的課堂氛圍,不斷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聲音、語言等等方式在無意識中為學生的學習增添一絲幽默感,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是自己主動的學習,而并非是被動的學習。其次,便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有所調整地進行教學。學生基礎較弱,教師可以適當地放慢教學計劃,讓學生能夠趕上教學進度,奠定一個扎實的基本功。在這樣的學習狀況下學生才不會有畏難情緒,才能夠在課堂上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在課堂中更加主動地展現自己。長此以往下去,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才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從而能夠為學生各種潛能的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中職英語課堂中采用生態化的教學理念,便是能夠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需求為主。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能夠將每一堂課的重點和學生的需求結合起來,真正實現生態化的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話題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不再是通過課本去探求知識,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主動去探尋。教師可以累積一些關于語言的英語資料,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語感來進行朗讀訓練。其次,在指導學生精讀、默讀方面教師可以傳遞一些技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交流討論,從而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一些技巧的分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一些學生的學習壓力。最后,教師可以適當地在課堂中組織一些趣味閱讀或者是趣味比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對閱讀的熱愛,從而在某一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endprint
(三) 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需要教師的教授,與此同時還需要一定的實踐鍛煉,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畢竟,一口流利的英語是不可能僅僅通過教師的教學就能夠教授出來的。學生對于語言有著自己的理解,而在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進行“輸出”,在討論中“輸入”。特別是在和同伴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由于語言的層次相近,學習的效果可能更好。其實構建中職英語的生態課堂,盡可能地采用合作式的教學模式,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開拓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潛能,讓學生獲得更為長久的發展。
(四) 重新考慮學生的需求
生態課堂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與外界的一個和諧共存的狀態。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是主要因素,需要有著自己的思考、體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的并不是教師的一手承辦,而是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去主動的獲取,去主動的探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課堂內的限制,讓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歸根結底,也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教學中所需要的情景,讓學生對于每一個知識點能夠有一個主觀的體驗,能夠了解每一個知識點的使用范圍。
四、 總結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推進,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構建生態課堂,不僅僅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教學改革,與此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而面對目前的中職英語教育的現狀,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師一方面的努力,與此同時還有社會各界給予的一些理解以及支持。在生態課堂中,教學的各個影響因素能夠和諧的相處在一起,能夠為建設高效率的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了,在中職英語中生態課堂的構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的是教師能夠在專業素質上不斷提升,同時還應該不斷考慮到學生們的需求,能夠將兩者達到一個高度的統一。在創立生態教學的同時,教師也應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與研討,從而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讓中職學生獲得一個較為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斌《加快中職英語教學改革,培養新型人才》,《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1(04).
[2]施紅琴《英語教學中激活學生生命活力的嘗試》,《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9).
[3]黃永珍《激發學生英語課堂學習興趣的三種途徑》,《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S1).
[4]黃麗英《“對話式教學”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海外英語》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