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峰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樂譜學習還停留在較為淺顯的階段,樂譜學習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實踐證明,樂譜學習應在實踐中進行,要循序漸進,要結合歌曲重難點進行,要充滿音樂之美,這樣的樂譜學習才能對小學音樂教學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音樂教學 樂譜學習 有效 美感
新課程改革推進十余載,帶給中小學音樂課程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新課程改革在有力推動音樂課程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少音樂課追求表面的熱鬧而導致課堂浮躁,音樂素養能力發展極不平衡,尤其是樂譜運用能力遠遠滯后于諸如音樂感受體驗、演唱等其他音樂技能。由于合唱、器樂、創作都需要樂譜作媒介,樂譜能力缺乏導致班級合唱無法深入,器樂課堂無法有效進行。事實上,在音樂課堂乃至音樂課程中,樂譜學習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識讀樂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與歌唱、演奏一起列入表現領域,并且明確要求: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運用樂譜。這需要教師努力探索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樂譜學習的正確方式,讓學生在保持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樂譜學習,讓樂譜學習更好地為音樂學習服務。
一、樂譜學習應在實踐中進行
樂譜學習是實踐性學習,它必須在唱、奏、聽等音樂實踐活動中進行,是理性與感性結合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樂譜學習有理解的成分,少不了理性分析;另一方面,樂譜學習是一種感性操作實踐,需要感悟和體驗,這兩者相輔相成,不能偏廢。
1.先理性分析,后感性實踐。這種學習方式比較常見,特點是概念呈現比較清晰,實踐體驗比較有指向性。
比如倚音的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 1=bE 2/4
先是以理解為主的分析講解:倚音是裝飾音的一種,倚就是靠的意思,一個小音符靠在一個大音符上,演唱和演奏時一帶而過;而后開始唱奏實踐,準確地在演唱中落實掌握倚音的唱法,再進一步在實踐中深入體驗波浪的動感和傳神之處。
2.先感性體驗,后理性提煉。這種方式學習樂譜比較開放,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更有利。
比如切分音的學習《土風舞》 1=G 2/4
不管是先從感性體驗著手還是先從理性分析開始,最后都是兩者的互融互通,以此來加深對樂譜知識的全面認知和實踐把握。
二、樂譜學習要循序漸進
樂譜知識本身體系完備,這要求音樂教材和音樂課堂也要有相對完整的體系,要做到邏輯層次清晰,難度適宜,步步為營,漸成體系。當碰到教材中關于樂譜的知識體系不明確的情況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凸顯其系統性。
1. 少量多次。樂譜學習是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每次的學習量不宜大,但要求細水長流。保持一定的持續性才會有良好的學習效果,進而形成知識系統。
2. 前后關聯。音樂課一周只有一至二次,樂譜學習前后的關聯很重要。因此,適當的復習必不可少,有一定的冗余度才能慢慢積淀形成識譜能力。
比如音符、節奏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而后附點音符,每次呈現一些,不斷鞏固以形成比較系統的音符相關知識。再如切分節奏的學習,從需要有重復,而后再遞進,逐漸形成切分音知識體系。
三、樂譜學習應結合歌曲重難點進行
樂譜知識往往在歌曲中出現,因此樂譜學習完全可以結合歌曲進行,學以致用,也對解決歌曲學習的實際困難起到作用。教師可以把歌曲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或者學習的難點濃縮到幾個小節的樂譜中,便于在樂譜學習中有針對性地解決難點,為歌曲學習做好鋪墊。
1.歌曲主題濃縮。如《小白船》1=bE 3/4
歌曲是優美流暢的三拍子節奏,可選擇歌曲的第一樂句作為樂譜學習內容,因為這一樂句濃縮了全曲的基本節奏和音樂情緒。學習樂譜先從認識理解三拍子著手,然后劃拍唱譜體會三拍子旋律優美流暢的感覺,讓學生有意識地控制氣息而后以柔和的聲音來演唱。有了這一樂句的樂譜學習,學生對整首歌曲的情緒把握和聲音控制就比較有底氣。
2.歌曲難點樂句。如《小小少年》1=bE 4/4
弱起、附點節奏、六度音程大跳、兩拍半長音,歌曲中所有的重難點幾乎都集中在這里。這里的樂譜學習應從鞏固四四拍著手,劃拍默唱樂譜去發現最難的地方,而后再跟著老師的范唱或琴聲演唱樂譜,唱準樂句中兩拍半長音的時值,最后在演唱實踐中進一步體會兩拍半長音帶來的遼闊、自信、豪邁的感覺,為在歌曲學習中體會主人公情感做鋪墊。
又如《螢火蟲》1=C 4/4
大跳音程(一部是八度,二部是六度)接著出現附點節奏,打破了歌曲前半部分的平靜。樂譜學習應先從大跳音程的音準和附點節奏的準確性著手,而后通過二聲部合作體驗歌曲從優美抒情的A樂段轉入對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品質的由衷贊美。
四、樂譜學習應該充滿音樂之美
樂譜是學習音樂的工具,樂譜學習是音樂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樂譜學習走進音樂,離開歌詞語義感受音樂美是體驗音樂美感的高級形式。音樂中的快慢、強弱、疏密、斷連等形式美感,正是樂譜學習努力追求的東西。
1.階段性練聲曲或器樂曲。如《You raise me up》 1=C轉#C 4/4
這是在學生學習了弱起小節知識后安排的一首練聲曲(也作為半音階口琴曲)。一般作為小學中高段學生的階段性練習曲來使用。全曲每個樂句都是弱起,對鞏固弱起的演唱、體會弱起在音樂中的作用很有價值。歌曲類似于宗教的贊美詩,音樂線條流暢優美,無需歌詞只要唱譜或者哼唱母音就很有感染力,半音階口琴的演奏一按推鍵就能完成轉調,音樂表現非常豐富。
此外,歌曲學習后的樂譜鞏固也很重要,如《小白船》的樂譜演唱或演奏也可以作為階段性的樂譜學習內容。
2.合唱合奏曲,聲部合作從卡農開始。如《我們在一起》 1=C 4/4
這個樂譜學習可以為小學中高年段所用,音階式下行對學生鞏固音階的音準也有積極意義。同時音樂以下行旋律為主,對兒童歌唱聲音柔和的特點和氣息控制練習來說是非常合適的。此外樂譜學會后間隔一小節以卡農方式練習,形成輪唱聲部,可以方便嘗試二聲部合作,體會此起彼落又耐人回味的卡農合唱。
樂譜就像一張音樂世界的探寶圖,可以根據進度不斷發現新寶藏,沒有它,學習者就只能在音樂的圈外游蕩。在音樂課堂乃至音樂課程中,樂譜學習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
(浙江省杭州市長青小學 31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