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方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而且要聯系生活的實踐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學習思路。本文是根據筆者近年來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從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靈活多樣的游戲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生活的實踐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舉例淺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思維廣度;創新意識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情景能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也能激發較為持久而穩定的興趣。情境教學的關鍵就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努力發揮好教師引領的作用[1]。
例如,以“比和比例”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識的運用模糊不清。在教學設計上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知識的概念。上課伊始,我拿出準備好的糖塊和一杯水,學生們看到我這些道具很好奇,這時候充分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同學們,我這里有5塊糖,一共是30克,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幫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后,糖水有多重?”問題一出,學生們立刻大笑起來:“老師,這么簡單的問題呀,一共330克唄。”我在看到學生們積極性調動起來后,說:“我們今天要學的知識看起來難,我們就以這杯糖水為例,來層層剝開比和比值這節的真面目。”隨后我不斷引導學生從比的定義為突破口,自己小組探討,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情境演示,將抽象的知識形象的表達出來,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整節課學習氣氛高漲,回答問題踴躍,也帶動了我的講課積極性,整體效果非常好。
二、靈活多樣的游戲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智力發育的影響,由于學生注意力穩定性較差,面對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義以及單調刻板的計算題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2]。針對這樣的狀況,靈活設計一些具體的、活動的教學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小學生對于花樣繁多的人民幣是難以集中精力去逐個認識與記憶的,如果通過創設“猜價格”游戲來教學,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出示一些學生常見的生活用品讓學生競猜,教師先給出價格的大致范圍,然后給予“高一點”或“低一點”的提示,讓學生競猜。同時注意課堂氣氛的調動,鼓勵大家踴躍發言,讓“潛力生”也敢于發言。這一游戲的設置不僅能充分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學生對人民幣知識的學習與認知。培養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三、聯系生活的實踐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
將數學與生活實踐進行緊密結合,梳理數學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同時還可以從面上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點撥數學方法,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去看待數學問題,啟迪數學思維,培養數學情感[3]。數學故事:上了一天課,是不是覺得又困又累呢?那就來聽一段故事吧。生活中的數學:知道嗎?生活中很多讓人頭疼的問題,你都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這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數學界的趣聞軼事,一定會幫你把瞌睡蟲趕跑的!老師的話:課堂上沒聽懂?沒關系。我們請來一位"課外輔導老師",他會用各種有趣的圖形,把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講清講透。請你做:俗話說,高手都是練出來的。勤學+苦練,才能成為數學高手,為此,我們精心準備了一些練習題目,你想不想試試身手呢?
例如,在學習“元、角、分的認識”時,老師可以提問: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錢嗎?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嗎?你知道人民幣都分哪些種嗎?你自己買過東西嗎?能說說你是怎么買的嗎?你知道1元等于幾角嗎?一個轉筆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張錢去嗎?還可以怎么辦?例如,小明媽媽給了小明2元人民幣,小明能幫媽媽買到醬油嗎?請你試試看。學生:他用2元錢,買一瓶還剩4角。學生:還剩4角。老師:你是怎樣想的?學生:2元是兩個1元,先用1個1元,另一個1元用6角還剩4角師:為什么1元用6角還剩4角?學生:因為1元等于10角。老師:這位同學想的對不對?(對)你還知道人民幣之間的哪些關系?生:1角=10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元、角、分的單位轉換,同時也將數學當中單位轉換的步驟與思想融入到了學習當中。這種數學思維的培養正是過渡性的、潛移默化的,也是具有持久性的。
四、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作業批改中的評語,不僅要注意學生解題的正誤,而且要注意挖掘學生智力因素,適當給予啟發,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開發潛能,激活創新意識[4]。
例如,幼兒園買了一批玩具,買小汽車用64.96元,比積木多用了22.76元,比買積木和拼圖玩具所用錢的總數少3.92元,買拼圖玩具用了多少錢?一般解法都是:64.96+3.92-(64.96-22.76)=26.68(元)。而有一個學生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另一種解法:3.92+22.76=26.68(元)。我在這道題邊打了大大的五角星。并寫道:“解得巧,真聰明!”肯定獨特見解,有的題可以用多種解法,而學生只用了一種,我就在旁邊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這樣的評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敢于大膽地去想去做。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要趨于逐步改善,老師情境創設要到位,教材運用要到位,教學方法要運用到位,教學資源要有效開發,教學理念和思想要深入學生心中。當然,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絕不是統一模型,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因材施教,方能促進我們的學生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忠奎.創設問題情境,提高理解能力[J].新校園:理論版, 2009(11):94-94.
[2]管仙梅.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 2013(11):18-18.
[3]馬秀華.在數學作業批改中使用評語的點滴體會[J].山東教育, 2014(28):37-37.
[4]趙蕾.教學心得——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J]. 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 2009(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