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升
【摘要】大學英語課的側重點已從于語言知識的擴充和交際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轉向了語言技能與語言思維活動的相互融合和共同提升,思辯及交際能力的培訓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目標。大學英語的知識性強、語言難度相對而言比較大且設計內容較廣,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環節討論了在大學英語演講教學中思辯和交際能力的培養方法,為大學英語科學合理的授課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辯能力 交際能力 大學英語 演講教學
我國的教育實踐長期以來思辯和交際能力教育往往被忽視和低估,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機械式的記憶和背誦。究其原因,從我國的傳統文化來看,我國固有的文化權威意識和從眾現象比較盛行,缺乏思辯與邏輯批判精神。我國教育的明顯特征是偏重技能訓練而輕視情感培養,重視指示灌輸而輕視能力歷練,重視智商訓練而輕視情商培訓。這樣一來,培訓出的人才存在嚴重“缺陷”,而在大學英語的教育中,帶來的后果就是學者所說的“思辨缺席癥”,所謂“思辯缺席癥”,是指在語言技能訓練中往往強調模仿記憶,卻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值得高興的是,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重視學生的思辯和交際能力的培養逐漸步入高校教師的視野。
一、課前預習
大學英語是一門復雜性強、知識容量大及課程本身要求比較高的好大學核心課程,因此,為了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團霧水和難理解,學生的課前預習就顯得極其重要。英語的詞匯是堆積起英語這座大廈的每一塊石頭,鼓勵學生在消除詞匯及語法上的障礙就顯得很有必要。課前預習學生要做到的事自己先試著理解全文,標記出自身理解相對困難的語句。并且對文本內容做出基于自身已有經驗的評論和問題,先與身邊的同學相互交流并對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而教師雖然不在現場,但是教師可以就文章的背景知識、文章體裁及文本意義等多個方面在上節課就布置幾個問題,并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由此獲得對所學語篇的初步認識,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英語閱讀熱情,為進一步課堂的升華做好準備。
二、課堂設問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知識的動態性及學習者情感及內心世界的豐富及多元性相對來說比較重要,還認為學習既是一個由文化知識從外到里的轉移及傳遞過程,也是學習者構建自身知識體系和經驗價值體系的過程。綜上,大學英語的學習不能只靠單重的重復記憶,基于個人的知識建構不能被忽視。同理,英語技能的熟練也不能離開個人的已有技能基礎和新學習技能的重新建構,二者是相互纏繞、相互為基礎的關系。它把“學”作為中心和重點,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而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起到組織與指引的作用。因此,課堂設問對于促進大學英語的學習及提高學生的熱情和好奇心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縱觀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可分為三類,一種是以教師講,學生記的填鴨式教學,一種是教師組織、學生參與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還有一種是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及探討的互動教學模式。為提高學生的英語各個方面的綜合技能,大學英語演講的教學必須要將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將交際能力培養起來。教師也可提出開放式問題,這樣能更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課堂討論
討論是思想的交鋒與思維的碰撞,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鞏固了已學知識的同時,要促使學生在與同伴交流的的氛圍中感知到自身的差距。從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出發,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演講課程的授課方式主要從兩個維度著手。一是從英語基本詞匯的選擇、文章的結構安排和文章整體布局來看。第二是從文章的主題與作者的寫作意圖到文章更加深入的社會意義和人生意義的理解。教師要從多種角度出發,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從“教師講,學生聽”轉變為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參與其中,積極主動討論的,要鼓勵學生不同意見的表達和磋商,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與交際能力。
四、課后讀寫的結合
從語言本身的特點來看,語言學習者的讀與寫的能力密切相關,從對讀寫教材的翻譯Writing Skills with Readings就可以看出。大學英語課程中的各個文本是學習和理解的源頭和進一步做深入討論的范本。讀是寫的思考與準備,演講是讀的更深層次的升華。在這個階段,讀的過程包括文本的朗讀和對不同文本的研讀。教師在組織學生推薦學生閱讀書目及文本方面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讀解讀英語文本。而寫是讀的深化與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認識到演講能力提升的基礎是英語總體能力的提升,演講能力的提升不能脫離其他能力的提升,正如木桶原理告訴我們的道理,決定一只桶能盛滿多少水在于木桶最矮的一塊板。而讀與寫本身,也是一種思辯能力的訓練過程。
結語:大學英語演講的教學不僅僅只對演講技能進行訓練,而要從如讀、寫、交際等多重角度出發,先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然后在這基礎上將思辯能力與交際能力在無形中植入演講教學課程,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充,又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馬海旭,劉興宇,周鳳淇.基于交際及思辨能力培養的英文演講創新訓練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34).
[2]張蘊寧.釋意派口譯理論在培養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6(3):67-68.
[3]李丁.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J].校園英語旬刊.20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