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
[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貫穿式銜接,對于學生持續學習、中高職院校協同發展均起到重要作用。江蘇省內較為常見的模式是“3+3”學制,即3年中職學習與3年高職學習,在實施過程中,展現了積極效果。同時也有不樂觀的一面,主要體現在學制規劃較長、課程教學標準差異等方面。中高職院校間的教學標準銜接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遠遠比不上德國“雙元制”和部分院?!拔迥暌回炛啤钡膶嵤┬Ч?。因此,為了增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效果,文章從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現狀著手分析,指出銜接要點,重點研究了銜接策略。
[關鍵詞]物流管理;中高職;教學標準;課程銜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214
我國物流業呈現領域分布廣、崗位群體多、職業層次性強等特點。具體而言,我國物流業崗位既涉及制造和商貿行業的采購、倉儲、運輸等,又包含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提供的信息服務、專業配送、流通加工等方面。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中職、高職、本科之間的定位存在不小的差異,這主要是專業導向不同導致。從人才需求調研情況來看,物流行業更需要的是基層作業崗位與管理崗位。因此,將中職、高職進行貫穿式的銜接,不僅符合社會需求,還能滿足“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持續性需求。因此為了培養出適應市場的專業化人才,必須基于中高職教學特點,明確培養目標,制訂培養計劃,加強教學標準銜接,防止教學流于形式,缺乏實際意義,避免出現物流業人才培養難以符合社會需求的尷尬局面。
1 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現狀
1.1 重視理論深化邏輯,忽視現代邏輯
在我國,部分職業院校在開展教育課程時,依然遵循傳統的“三段式”邏輯。一些中職院校以知識發展為導向,普遍認為應先奠定學生的文化基礎,再讓同學們學習專業基礎課程,最后完成職業能力的提升、專業素養的增強。從實際情況看,這種課程安排邏輯不僅與實踐導向模式背道而馳,還會影響中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而且在這一課程編排邏輯的指導下,中職院校會側重理論教育,而高職院校會偏向于實踐訓練。雖然表面上,這一邏輯并無問題,但實際上,這會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中職學生缺乏實踐意識和發散性思維,另外,由于中高職教育間隔時間較長,銜接效果不太理想,所以還會加大高職教育難度。
1.2 課程規劃普遍隨意,缺乏整體考慮
課程規劃作為銜接中高職物流管理教學標準的關鍵,與教師負擔,學生學習興趣等息息相關,但課程規劃依照何種邏輯,遵循什么原則,實施哪些步驟依舊存在爭議。從目前情況看,我國中高職院校在課程銜接上比較隨意,缺乏整體性、系統性考慮,而這主要表現在中高職教學內容重復化,教學難度差異小。為了解決中高職院校課程銜接問題,相關人員普遍會借助“對照式”或者“下延式”策略。其中,“對照式”是指一一對照中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安排,如果發現重復內容,那么以銜接質量為主導,對其進行適當合并或者刪減。而“下延式”是指將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課程定為基準,將在中職院校教學能力范圍內的內容下移到中職院校,以此確保課程的層次性和遞進性。但以上兩種途徑都無法在課程規劃前實施,無法確保中高職銜接質量,達不到較為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課程規劃上相關人員還需再接再厲。
1.3 課程考評側重理論,輕視專業能力
在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的背景下,中職院校的課程考評效果會對高職教學產生一定影響?,F今我國中職院校以理論教學為主,所以課程考評多以筆試形式出現,考評內容偏向于對教材的記憶和理解,不涉及能力、素養等的考察。在此背景下,會出現部分成績優異的中職學生無法適應高職院校教學考評,或者是不能在高職考評中充分發揮其實力的現象。這是因為高職院校重視操作、實踐能力的考評,與中職考評相差巨大,而在這些差異下,學生的思維水平、實踐思維還需要進行入學教育和持續引導。
2 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內容
2.1 培養理念與模式
由于人才培養理念決定著培養模式,而人才培養模式直接影響著培養效果,還與物流業發展息息相關,所以中高職院校在物流管理專業的銜接中應格外重視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的銜接。中高職院校統一態度,明確具體的培養理念和有效的培養模式,有助于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和麻煩,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提升人才培養率。就目前情況看,中高職院校遵循的培養理念主要包括技能為本理念,質量為重理念以及高素質公民理念。其中高素質公民理念是指在現今社會,為了國家發展,為了實現偉大中國夢,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因此高職教育不僅要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還要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前瞻性素質人才。而培養模式的銜接主要是指在培養物流行業人才時,應按照“學、崗、就”的模式進行。換言之,中高職院校既要讓學生學習各類知識,提高其專業能力,又要讓他們接受崗位技能訓練,還要促使學生做好就業準備。
2.2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作為中高職院校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銜接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中高職院校應明確各自的培養目標,并做好銜接工作。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中職院校主要針對物流企業和具體部門,其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出適應我國物流市場發展走向,滿足現代需求,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科學文化修養、安全環保意識,有過硬技能,身體健康的人才。而高職主要針對物流發展較快地區,其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出具備較強操作、管理等專業能力,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2.3 課程體系
中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主要由職業基礎、職業技能、職業實踐、畢業考核等內容構成。雖然,表面上中高職院校既開展理論教學,又重視技能訓練,實踐練習,但實際上如果中高職的課程體系不能有機融合,達不到較好銜接效果,那么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中高職教學質量,制約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阻礙中高職院校發展。因此,中高職院校應以提高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率為目標,相互配合,共同進退,一起研究課程體系的高效構建策略,努力構建出有層次、有深度的高效課程體系。endprint
3 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策略
3.1 采用模塊化教學,強化能力培養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競爭力主要靠能力體現,所以教師十分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F代教育背景下,中高職院校教師傾向于采用模塊化教學模式,來達到提升學生競爭力的目的。而模塊化教學指的是教師將能力劃分為不同模塊,學生自主選擇所需能力對應模塊進行學習的差異化教學形式。其中,模塊化課程主要以國家頒布的物流崗位能力標準為劃分依據,具體包括以經濟學、會計學為代表的基礎課程模塊,以顧客服務管理、企業管理為代表的管理能力模塊,以運輸倉儲配送為代表的核心技能模塊,以危險品處理為代表的專業技術模塊。課程模塊可以獨立形成教學項目,也可以進一步綜合搭配,以此達到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3.2 強化統籌管理,規劃課程設置
由于我國中高職院校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上較為隨意,不能較好地實現教學標準銜接,所以出于提高課程設置系統性、科學性的目的,當地政府應出面實施宏觀統籌管理,達到規范課程設置的目的。應該成立由政府、企業、行業、中職、高職共同參與的“物流管理專業銜接建設委員會”,其中的教學職責主要為劃分物流管理能力標準,統一規范課程目標,具體落實中高職院校課程任務。而這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中高職院校教學銜接質量,也為物流業培養了更多的優秀人才。同時做好統籌布局、招生、督導、評價等工作,中高職院校應積極交流,努力彌補自身教學不足,積極創新教學模式。
3.3 創建彈性學分制,優化考評體系
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中高職院校應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也就是說,中高職院校應開設彈性選課,不僅讓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還頒發與所修學分相對應的水平資格證書,而且還可以施行學分累計模式,即在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下,相同專業或者相似專業的學分可以從中職院校累加到高職院校。另外,為了確保彈性學分制度合理運行,為了提高院??荚u質量,促使學生和教師充分認識自我,努力提升自我,相關人員還應優化考評體系。就中職院校為例,其考評制度除了筆試外,還可以讓學生試著將專業理論和知識轉化為實際操縱步驟,以此考察他們的理解、動手能力。然而這是在教師注重培養學生思維,重視實踐訓練,學生積極配合、努力學習的基礎上實現的。
4 結 論
中高職院校旨在培養相關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而高職院校是在中職教育的基礎上加以拓展、深化。因此就物流管理專業,將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既有利于提高中高職教學水準,增強其教育地位,又有助于推動其他專業的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進程,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僅僅處于差異化試點研究階段,而且大規模、高效率地推行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因此,為了發展物流業、推進教育改革,不僅需要能力強、經驗足、素養高的教師通力合作,還需要中高職院校加強研究力度,提高重視程度,更需要社會各部門給予相應的支持與幫助。
參考文獻:
[1]楊曉樓.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學標準銜接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11):147-149,142.
[2]唐永洪,陳平.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教學標準研究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5):266-269,243.
[3]楊光,吳銘峰.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分段教育與銜接教育的對比分析[J].物流技術,2014(17):488-491.
[4]張紅娟.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分析[J].物流科技,2014(3):61,66.
[5]黃俊.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銜接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2(2):39-41.
[6]廣東省教育廳.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物流管理專業[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鄧攀.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市場,2017 (12).
[8]何巖松,姜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實踐[J].中國市場,2016 (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