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起始就是“課堂導入”,它既是一個極為有效的教學步驟,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教學步驟。因此,教師在實施課堂導入之時,需對一些基本原則予以遵循,以便能夠更好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讓學生更好的去進行學習。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基本原則
人們常常把“萬事開頭難”這句話掛在嘴邊,殊不知“難”的原因在于沒有在做事的時候將基本原則予以遵循,只有把握好了這些基本原則才能算是成功了一半。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而言,其能喚醒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讓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令高效課堂能夠輕松成為現實,使課堂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也就是說,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離不開課堂導入,而課堂導入需遵循思想性、多樣性、簡潔性和實踐性的基本原則。
一、思想性基本原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比學生學習的其他文化課程要更具思想性,而這也正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予以重點把握的基本原則之一。初中學生正通過學習獲得快速的成長,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若教師對思想性基本原則予以了有效的把握,那么會對學生的后續發展和成長產生極為積極的基礎性促進作用,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樹立責任意識和形成良好品德,這樣學生就能夠更為積極的去面對生活、融入生活、享受生活。進一步而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初中學生的“三觀”樹立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若教師要想讓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持續保持正確的發展走向,那么在具體教學中就要將思想性基本原則予以堅持。就思想性而言,其主要指的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導向,來對課堂教學進行積極的引導,使課堂導入的內容變得更具教育意義,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科學正確的持續引導,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創造可能。例如,在講授到和學生實際所貼近的教學內容時,教師不要急于引導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直接學習,而是要通過一些積極向上的材料來進行課堂導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學生,讓教學變得更具思想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向學生傳播正能量的積極作用才會發揮得更好。
二、多樣性基本原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對每一次課堂導入進行精心的設計,為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堂導入,真正做到課堂導入環節的不斷創新,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靈活起來,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具體的課堂導入中,可供教師使用的導入方法有很多,如:能讓學生迅速的融入到教學中的情境導入;能喚醒學生學習興趣的故事導入;能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的圖片導入;能讓學生溫故而知新的復習導入;能讓學生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多媒體導入,等等。盡管這些課堂導入方法發揮著各不相同的作用,但所要達成的目標是極為一致的,即要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具魅力,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去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多樣性不光是表現在課堂導入方式的不同之上,它還表現在導入素材的選擇不同之上,如視頻、音頻、圖書、民間故事等。例如,大多數教師都比較喜歡采用視頻來進行課堂導入,以此來為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使原本平淡無奇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趣起來,將學生的注意力成功的吸引到了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正能量傳播才會變得更為有效。
三、簡潔性基本原則
隨著課堂導入的持續進行,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其能夠讓學生從課間的放松狀態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對課堂教學起到了過渡性的引導作用,為此持續的時間不宜過長,內容構成需保證盡可能的簡潔。就部分教師而言,其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沒有去對導入的簡潔性予以考慮,一個故事十幾二十分鐘,還要去對故事本身進行簡要分析,等導入完成課堂教學時間就已經差不多過去了一半,后續新課內容的教學時間反而顯得有些不夠了,這樣課堂導入就反而對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的簡潔性基本原則必須得以遵守,教師要讓課堂導入變得盡可能的簡潔,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整個課堂導入流程,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之上,從而實現有效、高效的課堂導入。也就是說,課堂導入材料的篇幅不宜過長,保持在三百字以內為最佳;留給學生對材料進行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需得到嚴格的控制,以三分鐘之內為最佳;情境表演的穿插需在課前就做好準備,以便不影響課堂導入的整體流程。此時,課堂導入的簡潔性才能得以保證,整個課堂導入才會進行得更為順暢,而課堂導入的時間也才會拿捏得恰到好處。例如,在進行“情感”有關內容的教學時,課堂導入就“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樣一句話即可,然后重點圍繞這句話中所提到的“情”展開談論,讓學生明白到情感的重要性,使本次學習的主題得以有效的呈現出來,可謂是十分簡潔。
四、實踐性基本原則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理論本就來源于生活,是實際生活經驗的高度凝練,最終的作用就是為生活服務,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起始于生活,而最后也要回歸于生活。”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該時期的特殊性,清楚的了解到學生身心迅速發展并逐漸適應社會的特殊情況,為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價值觀念樹立和法治觀念形成,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導入內容要鍥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要盡可能的選用一些社會熱點、時事新聞和身邊的事來進行課堂導入的設計,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所學知識和實際現實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能真正做到將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實踐之中,這樣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才算得上是圓滿成功。
課堂導入雖就短短的三五分鐘的時間,但是確實是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神來之筆。教師若能做好一次課堂導入,那么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成功的為學生構建起高效課堂,使學生能夠在教學中獲取知識并完成知識的內化,最終將道德與法治融入到日后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中,從而讓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范紅.初中道德與法制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14).
[2]王有鵬.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內涵及注意之點[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2):104-106.
[3]張蓉.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7,14(18):96-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