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要: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角落。與寫作教學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給傳統寫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本文分析了當前寫作教學的現狀,傳統寫作的弊端與詬病,重點介紹了信息技術下寫作教學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進行寫作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素材的積累,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以網絡為媒介,激發學生創作興趣,加強師生交流,拓寬寫作交流平臺,實現評價的多元化。但網絡是把雙刃劍,也要注重加強網絡價值觀念的正確引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
關鍵詞:網絡技術 寫作 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116-02
一、 新課標下寫作教學的現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寫作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寫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積極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作性表達,展現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由此可見,課標越來越重視學生自主創新的寫作意識,鼓勵學生創作要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意,不矯揉造作,作文創作不“假大空 ”而是更遵循自我。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一)學生寫作的現狀
雖然新課標如此要求,但實際寫作狀況仍然不盡如人意。學生對作文本身就存在一股抵觸情緒,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高中生,他們對作文的厭煩和抵觸情緒,不會因為年級的升高而減弱。面臨此種教學狀況,老師也有種無力感。學生把寫作文看成是負重前行,對作文根本提不起興趣。一些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語言乏味,邏輯混亂。
(二)教師教學的現狀
教師寫作教學往往都是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教師命題——教師分析——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往往喜歡用范文講授作文課,按不同文體進行分類講解,這種教學方法省時易操作。但也存在著弊端,它把教師和學生獨立于一個空間內進行授課,切斷與外界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寫作理論知識的灌輸,要求學生對范文進行模仿記憶,通過大量的練習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有限的時間內根據教師提供的范文寫成一篇文章。這樣說理式的課堂無疑是封閉的,根本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寫成的作文,基本是閉門造車,毫無新意。
二、 “互聯網+”背景下寫作教學面臨的機遇
(一)網絡寫作與寫作教學
1.網絡寫作的興起
上個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崛起。信息技術主要指的是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儲蓄和呈現的一類技術。其中應用在教育領域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網絡的受眾群體可謂是越來越廣。互聯網在不經意間已滲透到人們的生活里,網絡寫作也隨之興起。對于網絡寫作的定義說法不盡相同。大體上指的是以互聯網和電腦為基礎寫作工具,在網絡上發表文字作品,是一種新興的寫作形式。網絡寫作可以隨性而寫,寫自身經歷,他人情感,嬉笑怒罵,無人拘束。
2.學生參與的網絡寫作
網絡寫手、網絡小說的層出不窮,致使網絡作品初成氣候。網絡與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學生對于網絡總是充滿著探索欲。尤其是安妮寶貝、韓寒、郭敬明等作家更是借網絡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他們的作品,內容新穎,構思巧妙,吸引了大批的粉絲,而這些粉絲大部分都是初高中生。作者最開心的事莫過于作品受到讀者的歡迎,而網絡恰好為作者和讀者提供了這一良好的平臺。讀者可以在網上直接表達對作品的喜愛之情,作者與讀者可以直接在網絡上進行溝通。作者、作品、讀者,三者實現零距離互動,這種寫作環境是學生們所推崇的。
3.寫作教學與網絡寫作的聯系
在以往的寫作課堂上,由于教師往往都是使用“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模式,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參與度不夠,致使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不愛寫,教師教學困難,寫作教學陷入僵局。因此,僵化的寫作課堂急需一股清泉的注入。新鮮的事物總是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喜歡在網絡的海洋中遨游,喜歡在網絡上閱讀作品,在網絡上發表觀后感,甚至會有自己去創作的欲望。學生有想寫的沖動,教師就要充分把握利用,把網絡這個學生喜歡的平臺引入課堂,同時也就把學生的這種寫作熱情帶到了課堂上來。把網絡寫作的氣氛帶到課堂,把娛樂興趣轉化成寫作興趣。
(二)網絡信息資源與寫作教學
1.發揮網絡優勢,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而不是諸如等級或往后的競爭便利等外來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樂此不疲的奧秘。網絡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現了全方位的視聽覺場景畫面,能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展開想象的空間,運用圖文聲像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逼真的教學情境,解放學生的寫作靈感,正確引導學生的寫作方向。
2.提供豐富的寫作資源,開拓廣闊的寫作平臺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假如,學生的腦海里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心目中沒有真實的感受。在寫作過程中,必將是無事可寫,無病呻吟。學生們應該把眼光放到大千世界,開闊視野,充分觀察世界,在寫作前積極收集、整合、消化素材,才能在寫作時做到胸有成竹。寫作素材可謂是寫作教學的核心,而網絡恰好是一個容納海量信息的大容器。互聯網素材豐富多彩,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查閱各種文章。網絡為寫作教學帶來了機遇,改變了作文素材匱乏、才思枯竭的現狀,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做到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3.賦予自由的發表空間,拓寬交流渠道
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交流環境,使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自主地構建寫作知識體系,增強了寫作能力。利用互聯網,學生們有了大量的素材積累,對寫作也有了新的理解。同學們在進行作文創作時,面對素材的整合,思想的深度,對作文的理解,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面對這些疑惑,學生們迫切希望得到解決。通過網絡,學生的寫作素材已有了量的積累,對寫作的理解也與之前大不相同。
三、 “互聯網+”背景下寫作教學面臨的挑戰及解決方案
(一)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把握正確方向
網絡世界不同于書本世界,精華與糟粕并存。網絡信息、影視作品、報紙雜志,把學生帶入一個無所不有的奇幻世界。同時,各類不良信息蜂擁而至,網絡不良誘惑迎面而來。網絡熱門作品中存在著大量不良思想傾向的作品,比如“厭學”“仇富”心理的存在,真善美的價值取向被扭曲,變得丑陋不堪,歪曲了人們的審美。這種違背道德的審美觀念中不乏暴力、色情等消極因素的存在,恰好迎合了青少年青春期叛逆心理,如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辯證地對待網絡,不要一味沉迷,恰如其分地使用網絡材料,善于辨別真偽,去粗取精,不被虛假訊息迷惑。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告誡學生不去瀏覽不良信息網站,不去玩網絡游戲,牢記網絡規則。用一種健康綠色的心態面對網絡,不竊取他人作品,使用文明用語。謹慎對待網絡寫作素材,認真篩選,點滴積累,不走馬觀花。
(二)對于網絡評價存在的問題,要樹立正確價值觀
傳統寫作教學中,教師在作文本上的單調的紅勾勾點評已成為過去。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評價方式也隨之出現。網上跟帖作為一種特殊的評價方式,彰顯了巨大的話語權與批評效果。大到一整篇網絡點評,小到一個“好”字都能成為一次跟帖。它給予網絡文學作者巨大的影響,但是跟帖的質量也遭到了質疑。在當下的網絡評價中,跟帖更傾向于語言的戲謔趣味,有時更是即興而作,或一時意氣用事,甚至偏離正確的價值觀軌道,形成一種低俗趣味,毫無營養。
在寫作教學中,學生很樂意運用跟帖的方式來進行作文評價,但是其往往是樂趣使然。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跟帖效果往往不成正比。學生寫作時能創作出精妙的作品,但在評價他人作品時,卻未必獨具一格。跟帖往往趨于一種同化。學生沒有自己的見地,喜歡沖動地跟隨他人的身后喝彩叫好。網絡賦予學生平等評價的機會,卻也帶來了網絡評價方式的問題。目前,正是學生塑造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時期,很容易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容易被不正確的價值觀念誤導,使學生誤入歧途。
(三)注意技術的更新恰當運用網絡,把握教學的實際效果
網絡的更新令人應接不暇。微有不慎便會跟不上網絡的腳步,網絡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辦公、上班、教學都已經離不開網絡。網絡技術的更新換代始終影響著寫作教學。教師與學生都應該時刻關注網絡技術的更新,隨時隨地更新教學思想,避免寫作教學陷入僵局。
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激起學生對寫作文的熱忱。教師在寫作課堂上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思維。如果教師固步自封,不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喪失網絡在教學中的優勢,僅僅滯留在對網絡機械簡單的操作上。課件流于形式,大多是把教案知識點羅列到大屏幕上,毫無新意可言,就無法吸引學生注意,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同樣,如果過分依賴網絡對學生產生的新鮮感,結果也會得不償失。
寫作來源于生活。“互聯網+”背景下的寫作教學,執教者要善于運用網絡資源打破課堂與學校的局限,把寫作置于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層面。積極提高自身的寫作素養,選擇性地把與寫作密切相關的網絡技術融入寫作課堂中。總而言之,在網絡時代下的寫作課堂上,要求執教者不斷更新教學思想,運用網絡技術上好每一堂寫作課。正視網絡為寫作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針對其弊端,作出審視和討論,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的通知[Z].2004.
[5]布魯納.教育過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6]趙青.關于寫作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幾點思考[J].江蘇: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0.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