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華
摘要:現階段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也愈加劇烈,環境污染隨處可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這些問題使人類的生存環境更加艱難,人們對環境問題高度重視。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社會現任感,把環境保護當成自己的教育現任,教育下一代,讓他們明白環境的重要性,利用課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從思想意識上樹立學生們正確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功在當代,益在千秋。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物教學;生態教育;教學形式
當前,各種污染在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但從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我們更多的重視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還不夠重視,這并不符合我國當前的國情,當前從黨和國家的層面,對環境保護高度重視,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去做好這一利國利民的大事,廣大生物教育工作者,要心懷天下、心憂未來,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除了講授生物學知識外,更應該滲透環保意識,以知識為載體,進行責任意識教育,讓學生知識技能與價值觀實現雙提高。更應該運用好課外優質生物教學資源,利用周圍的環境,走進大自然、親近自然界,讓學生親身去體會、去感悟,從而更加真切的形成自身環保意識,提高社會現任感。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的生態環境意識
1、環境保護意識。隨著工業化社會的不合理開發,大自然的過度開采,很多地方的生態系統遭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嚴重破壞了生態的整體平衡。對學生——未來的主人,進行環保意識教育,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如向學生介紹工業廢水的排放導致水源的污染;酸雨會使土壤貧瘠,使森林生態系統退化;過度放牧會破壞草原生態系統,使草場嚴重退貨,甚至沙漠化。要通過身邊真實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經濟發展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損害、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讓學生能夠自發的形成環保意識,為了自己的家園、為了人類的未來,主動的去參與環境保護。
2、從國情出發,進行針對性生態保護教育。人類生于自然,長于自然,自然資源是大自然賜與我們的財富,是人類的立命之本。中國自然資源各類豐富多樣,分布廣泛,但人口從多,平均到每一個人上卻非常少,而且某些自然資源非常分管。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明白,我國的自然資源現狀:我國當前在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等自然資源利用方面存在資源消耗高,有效利用率低;重開發,輕治理等情況,導致土地污染、森林毀壞、淡水緊缺等嚴重的自然資源匱乏問題。要讓學生看到這些問題,關心資源的有效保護。
3、保護生態環境,從法治觀念出發。保護環境,依法先行,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保護環境也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辦事,國家制定出了《環境保護法》,保護環境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要把法律武器合法運用,做到人人懂法,用法手段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
具體到教學當中,要適當的灌輸相應的法律意識,讓學生們敢于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斗爭,進行檢舉和控告。
4、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思想教育。在生態意識教育當中,應該強調保護環境并不是就放棄經濟發展,我們不但要金山銀山,更應該保護綠水青山。惟有如此,才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才會讓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運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教育學生,讓學生在以后的生活、生產當中自覺的摒棄舊有的不可持續發展觀,做到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二、初中生物教育當中的環保教育方式。
1、以教材為本源素材,發掘環保知識。生物教材當中有很多鮮活的教育實例,都是非常豐富的環保素材。教師應該有敏銳的眼光,善于發掘期中蘊含的環保意義,聯系實際生活中的情況,因地制宜地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來。如“生物和生物圈”一節,專門介紹了大自然當中的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教師要能夠把身邊的環境引入到課堂當中來,既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課堂知識內容,又能夠深臨其境、深刻感受到教材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當中不斷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生物和自然的關系,既授業,又傳道,使學生在不自覺當中樹立環保意識,從而達到“潤物于無聲”的教育目標。
2、延請專家,召開講座,進行教育。學校邀請環保人士向師生做環境報告,明確地球不僅是每個人的家園,也是無數動、植物的家園,要使學生意識到我們應該同地球上的生物同呼吸共命運,人類在迅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在嚴重的破壞我們生存的環境:植物物種大量絕跡、水土流失,沙漠化嚴重,霧霾圍城,淡水資源稀缺,濕地面積大量減少,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未來威脅人類生存的將會是水資源的匱乏,利用這些鐵一樣的事實,向學生提出要求:必須要保衛環境,人類才能生存。
3、寓教于學,實驗當中的環保意識培育。在生物教材的設置方面,課程設計者充分考慮到其實驗性和思想性,教師要充分發掘出教材的思想意識,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把教學內容和環保意識滲透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透過實驗看到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環保思想。
4、展開戶外活動,讓學生們真切感受環保的迫切性。課外的實踐活動是學生“讀萬卷書”之外的“行萬里路”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帶著課題走進大自然,參與實際環境的考查,比如實地考察被污染的河流,尋找污染源;實地勘測水土流失地區現狀,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污染就在身邊,就在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樹立直觀的環??滩蝗菥彽木o迫感。還可以,利用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到森林資源貧乏的地區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讓學生們能夠分析本地區樹木分布情況、樹種消亡的原因、以及這一生態系統之下其他生物物種的增減情況等。讓學生認識到環境破壞就在身邊,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把教育學生引入到實際生活當中來,使生態保護意識潛移默化進學生的心中。
生態保護人人有責,生態教育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必不可少,環境問題已然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教育要直面這一人類難題,生物教育工作中,要以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擔當起這一歷史重任,教育好學生的環保意識,為生態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