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馬景雪
摘要:禮儀在大學校園中日益被忽視,當代大學生的禮儀素質產生了缺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要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方共同努力下,提高大學生的禮儀素質,努力塑造并培養出有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現狀;對策
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古人告訴我們,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身處“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人,而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青年主力,社會的精神面貌,更應具備以禮待人的基本素養。然而隨著社會上利己主義思想的泛濫,在一些大學生身上也出現了不識禮、不守禮、不行禮、不尚禮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雖然未成風氣,卻也嚴重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形象。在本文中對當代大學生禮儀素質缺憾及對策研究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
1、大學生禮儀素養缺憾的現狀
大學生是社會的知識層,代表著一個文化素質較高、思維活躍、具有較強可塑性的群體,應當具備更高的禮儀素養。事實上,大學生身上也出現了不識禮、不守禮、不行禮、不尚禮等不良現象。
1.1缺少自我約束的失禮行為
上課遲到早退、隨意曠課,課堂上任意接打電話、收發信息,想睡就睡;平日里出言不遜,失禮不道歉還惡語傷人;考試作弊五花八門;借閱的圖書、雜志亂寫亂畫、想撕就撕;食堂里,隨意插隊買飯,旁若無人;聽報告講座時,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姿態歪斜等。
1.2追求個人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絕對“自我”
把禮儀規范看做對個人自由的束縛,遇見師長,面無表情,形同陌路,揚長而去,背后直呼其名,大發議論;自習室里、人行道上,男男女女談情說愛,半摟半抱,語言出格,行為不羈;搶占座位長時間不用,讓其他同學四處奔波;乘坐電梯時,電梯門一開,便一擁而上,老師只能眼看著學生“絕塵而去”;在等公交車時,更是你推我擠,搶到座位為止。
1.3在公共場合隨手亂丟雜物等
雖然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這樣,但這些現象在大學校園里經常可見。此類行為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與禮儀修養和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對此應該引起學生工作管理著的高度重視。
2、大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成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家庭教育的缺失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正是說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現如今大學生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絕大多部分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寵愛過了火,形成了溺愛。造成孩子的“個性”。即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不善交際、不懂禮貌等行為。再者,就是因為這一代父母本身文化程度跟不上和自身經歷的原因,本身在生活中不注重禮儀,給孩子做了逆示范。
2.2對于素質教育的忽視
在我國的應試教育體系里,分數是檢驗成績的唯一標準。應試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著眼于分數和選拔。為了取得高分,學校都把全部精力應用于考試教育,即考什么就教什么。忽視學生的素質教育。禮儀素養應該從小抓起,并且伴隨整個教育階段。然而,學校更加重視的是學生的成績而不是學生的個人素養,在中小學里幾乎沒有學校開設禮儀課。
2.3在高等教育中重視專業教育,忽視素質教育
當代大學生面臨畢業后就業問題,考研問題。明確自己努力學習的價值觀,認為只有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更有專業知識能力,才能有個好出路,所以只重視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應用能力,而忽視了禮儀修養。當代大學生們只有一種追求,那就是為了升學、為了將來的就業而將自己的關注點集中于專業性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則不同程度地受到大學生忽視和冷落。因此,學生的專業學科知識與人文素養知識之間產生了脫節。
2.4社會環境多變
越來越多關于文明禮儀的負面新聞沖擊著眼球。社會與網絡比較混亂,社會上、網絡上存在的各種不道德、不文明現象混雜,再加上缺乏對處于校園和社會過渡時期的大學生進行及時的教育與指導,故大學生對于社會禮儀有些欠缺。
3、提高當代大學生禮儀素質的必要性
3.1禮儀教育有利于優秀人才的培養
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體現在經濟實力,還體現在公民的素質上。文明素質越高,則這個國家的發展潛力就會越大,故增強禮儀教育、提高大學生禮儀素養理當成為我國高校培養跨世紀優秀人才的必修課程。
3.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人類在社會生活中離不開交際,而交際離不開禮儀。禮儀是人類交往活動的首要條件,也是人類相互交往的鑰匙。社會越進步越文明,禮儀在交際活動中的地位就越重要。
3.3當代大學生面臨學業、就業等多種競爭壓力,加強個人修養,提升自身品位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時代下禮儀素養較高的學生他們不僅能獲得展示專業知識才能的良好機遇,還可以成為大有希望的高級公關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成為受社會歡迎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在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中起到表率的作用。相反,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 不可能成為優秀人才。因此,提高大學生的禮儀素質,不但可以促使大學生順利地融入社會,還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
4、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對策
4.1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強化學生禮儀意識
環境以及熏陶良好的心理環境對孩子的培養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家庭的教育至關重要。家庭教育為孩子的啟蒙教育。所以,家庭禮儀教育是從小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的關鍵。家長要從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提高自身禮儀修養,努力做到規范的文明禮儀,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這一角色。整個家庭要營造出一定的氛圍,并且養成良好的習慣。endprint
4.2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立人
教師的言行舉止如人品、才能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學生都具有可塑性、向師性,因此,教師更要具備良好的言談舉止和風度儀表。教師的言行舉止、行為方式、為人處事的態度都會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榜樣,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以自身的儀表美、形象美和語言美,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生動的禮儀示范教育。
4.3高等學校要根據不同學科開設禮儀必修課并做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因此禮儀走進課堂,形成禮儀必修課是讓學生系統的了解禮儀概念的良好途徑。同時高校應對不同專業特色的學生的就業方向和大學生的實際需要開設不同層次的禮儀培訓課程。如對于酒店管理與導游等專業的學生,開設專業禮儀培訓;對于理工類的學生,開設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禮儀培訓;對文史類、經管類、社會服務類學生安排一些禮儀知識培訓,如形象儀容禮儀、著裝禮儀、商務禮儀等培訓。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開設不同實訓,讓學生能夠更加熟練的掌握和運用禮儀。
4.4營造良好的校園禮儀氛圍,開展禮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文明禮儀習慣
校園環境對在校學生影響頗大,營造良好的校園禮儀氛圍,是對大學生規范自己行為、養成良好禮儀文明習慣的前提。在學校經常會有很多好人好事的發生,當學生做了好事時,學校應當給予表揚與宣傳,當發生不文明現象時,學校應當馬上批評教育,令其改正。學校可以經常辦一些禮儀活動,如文明班級評比、文明宿舍評比、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鼓勵學生參加該類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并運用禮儀知識,體會禮儀的效用,不斷提高學生禮儀素質。
結論:大學生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取得優勢、脫穎而出,不僅要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所以要集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力量,加強并規范禮儀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提高綜合能力很有幫助,能夠成為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劉洋,郭巍《當代大學生禮儀素質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34
[2]葛仲夏《大學生禮儀教育缺失的現狀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8期
[3]劉洋,于昕《加強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的措施》[J]都市家教2012年8期
[4]楊陽《大學生禮儀缺失現象研究》[J]教育界.下旬2013年06期
[5]王倩《論當代大學生禮儀的缺失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1年2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