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效果不如從前,大學生更多的從網絡獲取多元化信息。這些信息的良莠不齊可能形成對當代大學生錯誤的指引方向,出現思想和行為方面的問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形成腐蝕。因此,輔導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其中重要的渠道便是網絡教育。信息化、數據化、網絡化的社會風潮給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和機遇。
關鍵詞: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大學生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1互聯網教育途徑對傳統教育途徑的沖擊
根據《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5)》中的數據,到2014年底,我國互聯網用戶達到6.49億人,普及率達47.9%。到2015年6月,我國互聯網用戶達6.6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8.8%。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所占比重最大,占其中的31.4%。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團日、團課黨課、宣傳講座、主題報告等形式相比較,互聯網傳遞信息不僅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也可以做到更加全面民主的思想意見表達和交流。在手機互聯網使用中,微博、微信等工具也成為了廣大學生發表意見和呼聲的前沿陣地,更加自由的言論形式、更加簡便的表達方法、更加快捷的傳播速度讓大學生在信息表達和獲取中更加青睞這些方法。如此之類的優點,也消除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沉悶、單方向灌輸的缺陷。
1.2互聯網信息傳播帶來的思想危害
網絡信息的快速流通和普遍獲取勢必會造成大學生所獲取的信息稂莠不齊,而網絡信息監管篩選制度不夠完善。雖然國家有相關互聯網信息發布和傳播的法規,地方大學校園也有相應政策,但是正真規范網絡信息和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措施少之又少,這無疑給大學生增加了不良誘惑和引導。當代高校大學生普遍缺乏對網絡信息正確的甄選和鑒別能力,思維局限,并不能理解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盲目跟風、從眾,同時由于多種社會、個人因素對心理環境的影響,在某些誘因下,可能會產生一些浮躁、低俗的言行,加重或促成發布者的不良意圖。這些不良信息對意志不堅定、思想建設不完善的學生產生不良影響,讓他們沉迷其中,對學業、生活、家庭等多方面造成影響,對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造成錯誤導向。同時一些沒有規范的西方思潮也可能給正處于意氣風發的大學生不正確引導,促成難以挽回的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網絡化帶來的問題讓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形成了新的沖擊,也給思想道德教育加重了負擔,成為廣大教育者必須解決的問題。
1.3輔導員在應用網絡教育中的不足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他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力量,也是傳播思想政治信息的授業人,需要通過適合大學生的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達到。有些輔導員也意識到了網絡在青年學生中的重大作用,開始嘗試進行教育方式的改變。由于網絡信息量大,同時一些技術也難以掌握,輔導員做出的新嘗試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缺乏科學性和吸引力。對于學生的咨詢,輔導員又因為工作繁忙,管理人員眾多,而不能及時交流,使互動性大大降低。
2.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2.1教育途徑網絡化
互聯網生動形象、簡便快捷的信息傳播方式給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很大沖擊,但也提供了新的途徑。與傳統的需要每個人到場的會議宣講相比,利用一些公共平臺,如微博、微信、人人、QQ等,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優越性,打破時間地域限制,讓學生更方便接受教育信息。網絡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每個人可以是接受者,也可以是發布者,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可以與學生互動交流,優于傳統的單向灌輸。通過網絡教育,輔導員將復雜難懂的概念用簡單的動畫、視頻等展現出來,易于接受理解,增加了吸引力,讓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
2.2溝通教育新方式
網絡給了人與人交流的新方式,在共同愛好和興趣的促使下,人們可以很快建立基本信任。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思想有深刻了解并進行完善,輔導員通過學生每日的微博、微信等發布的消息能更方便了解學生熱議的話題和期望了解的內容,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有所側重,融入新的知識,與學生達成良好關系,補其所短,揚其所長。在網絡平臺中,輔導員把傳統單調的思想知識變成思想交流,對學生的感想進行評論互動,把政治宣講變成政治講述,用一些事例表達原有的知識,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3.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增強網絡教育意識,搭建網絡交流平臺
網絡時代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流趨勢,輔導員應當在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縮水、不變性的前提下,多進行網絡教育,拓寬思路,掌握學生們喜愛的交流途徑,推廣思想建設知識。可以定期舉辦集中授課學習,并在此基礎上,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日常,潛移默化中進行傳播。構建多種教育交流平臺,利用學校網站等其他資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欄,發布教育信息,并允許學生發帖反饋。設置教育課程、教育案例、教育文獻等多個模塊,供老師和同學們學習和查閱。在一些特殊的活動日,進行網上討論、視頻觀看等多種方式的教學,了解紀念日的意義,進行學生的思想建設。通過網絡交流平臺,學生打開了思想,說出了心聲,實現真正意義的交流,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3.2多維度把握學生思想,點面結合學習教育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許多交流分享工具已經成為發表自己想法的重要途徑,如QQ、微博、微信、人人等平臺。輔導員需要利用這些平臺與學生深入交流,通過他們的分享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一言一語看出他們的深層想法,也利用自己的評論、分享傳播積極思想觀念,創造良好的網絡交流氛圍,掌握學生的主流思想。同時,輔導員可以在按期進行統一授課、交流的基礎上,把通過交流平臺進行的教育作為日常,點面結合,在集中課上總結日常發現的問題,把個人的問題作為案例進行所有人的預防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
3.3加強網絡信息監管,倡導健康網絡行為
網絡信息稂莠不齊,未規范的西方思想等不良信息都在侵蝕著一些思想建設未健全、意志不足夠堅定的大學生。輔導員應多倡導鼓勵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網絡使用,不進行低俗無聊的網絡行為,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建設網絡文明。當發現學生出現如考前壓力大、就業困難等心理問題時,應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利用網絡平臺,輔導員自己學習相關知識,尋找可以使用的心理素材,如電影、音樂等,把這些資源在進行學生的心理疏導時使用,把單一的勸說變成生動的安慰和鼓勵,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向上發展,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3.4增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培養高能力教育者
根據國家的指導意見,每150到200個學生需要配備一個輔導員,調查中發現現在大學往往不能達到這一標準。在職輔導員很多是留校畢業生,經驗不足,薪資不高,也使他們對于學生工作的熱情不高。因此我們需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給予適合經濟報酬的基礎上,多設置輔導員,做好輔導員的傳承工作,把學生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在新時代,加強輔導員應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培養,做到與時俱進,用生動的形式進行教育,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廣泛度,把教育工作做到實處,做成精品。
4.總結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將大量通過網絡途徑,而網絡途徑帶來的優勢和缺點都需要輔導員進行妥善的利用和規避,做到網絡思想教育的更好更有意義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