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桃萍
摘要:環境保護問題已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所重視,環境的好壞,關系著人類的生存與興衰。保護環境,已成為人類緊迫和重要的任務。身為一名化學教師,應當利用特殊的角色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環境保護;化學教學;高中教學
一、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意識
在講授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時,先介紹二氧化硫是近年來重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的氣味,溶解與水中便形成了所謂的亞硫酸進而形成了酸雨。因此二氧化硫又被人們稱之為“空中死神”。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些露天文物被腐蝕的圖片,森林被破壞的圖片,又列舉80年代以來我國南方重慶、貴陽等工業城市大面積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慶市連續的“四潮黑雨”事件;接著介紹2013年12月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霧霾橙色預警,其中江蘇西部、浙江北部、安徽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霧霾及其對人們的出行,身體健康以及經濟的危害;并趁熱打鐵,向學生提出應該采取怎么樣的措施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變廢為寶。有的學生提出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有的提出使用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有的提出造工廠利用二氧化硫生產硫酸,等等。各出己見,不管怎么樣都能有一份保護環境的心,能夠有意識在今后的生活中保護大氣。
在講授發展中的化學電源時,我給他們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有,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汞、錳、鋅、鎘、鎳、鉛等。廢電池扔土壤里,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接著講了1953~1963年的日本“水俁病(汞中毒事件)”。還為了加強印象,利用課后時間設計實驗驗證電池的危害,取了三個燒杯,編號為1、2、3號,分別加入350毫升自來水,每個燒杯里再放入兩條從市場里買來的金魚。之前1小時在2號燒杯里放入2節剪碎的5號電池,在3號燒杯里放入4節剪碎的廢電池。現在我們把三個燒杯放在中間的桌子上,大家看,2號燒杯里的魚已經麻木,奄奄一息了,3號燒杯里的魚已經死了。學生看完試驗后都呆了,他們深深知道電池的危害很大,在今后的廢棄電池就不會亂扔亂放了。
二、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高中有些實驗毒性較大,國家提出居民區大氣的有毒物質21種,中學化學實驗室里就有14種。在做化學實驗時,常常會產生一定的污染,對老師、學生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實驗室小環境的污染可以看作是地球上污染的一個縮影,所以不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動腦設計環保實驗則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例如,制取溴苯實驗過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氣,它既污染了教室環境又嚴重地影響了師生的身體健康.針對這一問題,利用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裝置不夠嚴密,改進銅片與硝酸反應的實驗裝置,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來吸收反應所產生的SO2等有毒氣體,使這些氣體盡量不外逸,以改善學生實驗的外部環境,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例如,在講解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的知識時,用帶電玻璃棒接近四氯化碳液流,液流沒有偏轉,證明四氯化碳是非極性分子。這個實驗做完之后,四氯化碳除了揮發掉一些,其他并沒有任何變化,可以作為萃取實驗的原料。對于萃取實驗使用過的有機溶劑四氯化碳,如果廢棄了,不僅污染了環境,而且會產生一些其他的隱患。可以用較濃的 NaOH 溶液進行洗滌、分液,最后又可以重新得到四氯化碳,可以作為下次進行萃取實驗的藥品。這樣,在反應當中四氯化碳幾乎沒有損耗,對環境的排放量幾乎為零,實現了四氯化碳的零污染。
例如,苯的硝化實驗產生的硝基苯是一種劇毒物質,應該集中回收處理,做到零排放。硝基苯在水中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傾倒在水中的硝基苯,以黃綠色油狀物沉淀水底,能長時間保持不變。由于其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造成的水體污染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使學生養成一個慣性思維:在化學實驗中要時刻有環保意識。
三、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環境友人
讓環保意識真真正正的落實在行動中,愛護環境,從我做起,讓我們一起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個環境有人吧。
1、自覺主動的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組織身邊的人舉行相關的活動。
2、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一旦不用電燈、空調,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手機充電插頭;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自帶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出門步行、騎自行車或做公交車,盡可能不開私家車;多爬樓梯,少坐電梯;出門購物,盡量自己帶環保袋要自帶籃子或布袋等等。
3、變廢為寶:將不穿的舊衣服剪成布條做成個拖把或者改造成一個漂亮的包包;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柜中的異味,還可以擦洗玻璃,也可以用來編織成漂亮的筆筒;將漏水的水盆用來當花盆;喝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還可以用來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曬干后可吸異味。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小培養愛護環境、改善環境的意識是社會發展必需的。化學教師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是必須的。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使環境保護教學寓于化學教學之中。使學生清醒的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位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憂患意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天更藍了,水更碧綠了,空氣更清新了,讓我們一起共同期盼這一天早日到來吧!
參考文獻:
[1]張立新.試論中學化學教學中環境保護教育的滲透與實施,新鄉教育學院學報[J].第19卷 第3期,2006年9月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莊萍.毛云.強娜 論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綠色、環保教育[J].惠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26卷第6期2006年12月
[4]劉華.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J].內蒙古教育,2005,(4)
[5]方景毅.淺談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加強環保教育[J].石油教育,2000,(Z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