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棉+李玉全+劉寧+侯竹美+李超
摘要: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能、個性等各方面素質的綜合發展”為指導思想,對青島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學生學業考核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建立了分類別、多形式、重過程、全方位的學生學業考核模式,充分發揮考試所特有的評定、檢測、診斷、反饋和激勵五大功能。
關鍵詞:水產養殖學;學業考核;實踐
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進一步指出:“高等教育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由此可見,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抉擇。但是我國教育一直沒有走出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接受教育”的束縛,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開發。王晉堂指出,“教育問題的全部癥結,就在于教育體制,更正確地說,在于教育管理體制”。在教育管理體制當中,考試與評價制度又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考試的評定、區分與導向功能像是指揮棒,從根本上影響了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選擇,也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但是現行的考試制度和考試方法依然存在著諸多的缺陷,比如考試形式單一、考試范圍狹窄、考核內容片面、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合理、作弊現象嚴重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新型教育目標的達成與實現。因此,如何通過加速推進考試改革,建立一套合理的學生考核評估體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實現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對高校來說,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以“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抓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青島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代表性課程的學業考試改革為基礎,將研究與改革相結合,探索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能動性和考試所特有的評定、檢測、診斷、反饋和激勵五大功能。
一、 改革思路
(一) 實行分類考核
根據課程特點將課程分類,分別嘗試和采用成績評分制、等級評分制等考核方式,有些課程可以實行“無不及格”制,如果考核不及格,成績不記入檔案,可以讓學生重修,重修合格后,將合格的成績記入檔案,把因考試給學生帶來的壓抑、焦慮等負擔轉變為輕松、愉悅的樂趣。
(二) 打破考試科目局限性
將同一學期、同一年級開設的內容關聯度較大的課程實行綜合考核制,考試內容可適當結合教師生產實踐和教師科研,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 改革期末成績“一刀切”制度
加強對學生學習的過程管理,增加對學生平時學習態度、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實驗或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環節的考核,減弱片面強調考試的結果和評判,對學生的品德、智能、個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注重學生的素質發展,消除學生投機取巧的心理和行為,加強了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二、 改革實踐
根據改革思路,2014-2016年期間,通過到其他高校水產養殖學專業調研和交流,以及本校專業老師的論證,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能、個性等各方面素質的綜合發展”為前提,將青島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課程主要分成:(1)理論性較強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2)實踐性較強課程和選修課程;(3)關聯度較大的專業課程三種類型,并分別選取各類代表性課程進行改革實踐。
(一) 理論性較強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考核以減少期末考試分值、加強過程考核為主
選取《水生病原微生物學》《水生動物組織胚胎學》《水環境化學》《水產生物育種學》等課程進行了學業考核評價改革,改革主要思路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和評價學生,加強過程考核,減少課程期末考試分值,引導學生注重平日知識的積累;改革考核內容和方式,細化評價標準,將學生的個人品行、行為操守、專業素養等方面都納入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品德和個性等綜合素質發展。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減少平日考勤所占分值,對學生到課情況、遲到、早退和請假情況進行考察;(2)增加課后作業、課堂問答、翻轉課堂等環節,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互協作能力、資料搜集和整合能力、PPT制作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表現能力等,對學生的課上課下學習狀態和效果進行評價,督促學生養成踏實認真的作風;(3)改革考核評價只強調教師對學生評價的現狀,增加學生互評環節,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主人翁精神;(4)改革原來所有實驗課結束后進行實驗考核的方式為實驗隨堂考核,減少學生考前突擊、投機取巧的行為;(5)增加學習態度評分環節,控制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等現象,端正學生學習態度,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6)降低期末考試分值,考試內容包括基礎題、綜合題、分析題三種類型,對學生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進行考核。
(二) 實踐性、操作性較強課程和選修課程考核采用等級記分制及無不及格制
以《組織切片技術》為代表課程進行學業考核改革。《組織切片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選修課,其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完成石蠟切片和H·E染色工作,掌握石蠟切片和H·E染色技術。課程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考核內容上,取消期末考試,加強平時實驗過程控制,學業考核由考勤成績、實驗方案編寫成績、實驗操作成績、實驗報告成績四部分組成。(2)記分方式上,采用等級制,成績記錄設置了A、B、C、D、E五個等級,考勤、實驗方案編寫和實驗操作三個成績都在C以上算考核合格,但只要實驗操作一項不合格,課程考核就算不合格。如果考核不合格,成績不記入檔案,可以讓學生重修,重修合格后,將合格成績記入檔案。
(三) 關聯性較強課程,整合課程內容,實行綜合考核
這部分改革主要表現在教學實習環節和某些關聯性較強實驗課之間,有利于學生比較、綜合相關聯內容,達到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具體操作是將之前分散進行的甲殼類增養殖學實習、魚類增養殖學實習、棘皮動物增養殖學實習、藻類增養殖學實習合并一起進行,形成“水產專業課程綜合教學實習”;整合原來分散開設的甲殼類、貝類學和藻類學實驗內容,開設“甲殼貝藻綜合實驗”課程;整合魚類增養殖實驗和棘皮動物養殖實驗,開設“魚類與棘皮動物養殖綜合實驗”。課程整合之后進行綜合考核,根據課程特點,學業考核可采取等級記分制,如“水產專業課程綜合教學實習”,并且只要學生全程參與實習,實行無不及格制;也可通過期末考試的方式進行,如:“甲殼貝藻綜合實驗”和“魚類與棘皮動物養殖綜合實驗”。
三、 改革成效
1. 堅持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指導思想,積極進行水產養殖學專業學業考核探索和實踐,建立了分類別、多形式、重過程、全方位的學生學業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體才能和潛能的發揮,以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2. 通過對專業課程進行科學調整和整合,設置了綜合教學實習和綜合性實驗課程,有利于學生進行比較學習和知識掌握,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3. 加強了對學生學習的過程管理,減弱片面強調考試的結果和評判,注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品德個性、專業能力的綜合評價,增強學生行為自律性,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4. 引進等級評分制和“無不及格”制,減弱了考試給學生帶來的壓抑和焦慮,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陳良琴.高校專業課程考試新方案[J].大學教育,2015,(2):42-43,52.
[2]涂葉滿,張慶吉.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考試改革研究綜述[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8):107.
[3]馬慧良.應用型人才培養與高校考試改革[J].現代企業教育,2014,(4):54.
[4]郭恩棉.我國高校創新教育與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淺析[J].科技視界,2014,(18):32,105.
[5]侯竹美,李玉全,郭恩棉.青島地區水產養殖學專業教學實踐改革初探[J].山東工業技術,2015,(3):293.
[6]郭恩棉.《水產動物組織胚胎學》學業考核評價改革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5,(2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