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芬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突出課改理念,拓寬教學的手段,在教學中精益求精。激發學生興趣,巧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上好每一堂數學課,創建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聯系生活;挖掘資源;捕捉信息;遵循規律;探究數學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中,我們知道,數學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家里有數學,學校里有數學,購物中有數學,游樂場里有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密切聯系我們身邊的日常生活,運用生活中的數學課程資源,才能有效的補充數學教學,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數學來源于生活這是實踐證明了的,也是新課程的教學新理念,為此,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挖掘數學元素,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思考世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列舉學生的生活中的數學實際案例,用生活中挖掘出來的數學課程資源豐富數學教學內容,結合平時的數學生活現象,感受數學知識。同時感受數學在生活中應用,也就是說在生活中學數學,使數學問題生活化。下面,筆者結合自己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案例來談談如何挖掘數學資源來豐富數學教學內容。
一、 捕捉生活素材,學數學從身邊做起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數學課更是基礎的基礎,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都是最基礎的基礎,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要不失時機地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如思考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成績。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認真備課,而且還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只有合適的教學手段才能提高教學的效果;只有多列舉學生身邊的數學案例,才能把數學課講的通俗易懂,形象深刻。在教學中精益求精。因為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應用,生活中的數學學習資源極其豐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這些豐富數學教學資源,及時用身邊的數學應用來感受數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在此,筆者結合自己教學小學數學實際就小學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學數學與大家分享。例如,在講授《分類》這一部分內容前帶領學生去商店,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貨架子上面的商品是怎樣分類擺放的。或者播放相關內容的視頻,為分類的認識奠定基礎。再如,在教學《小明的一天》一課前,布置要求學生觀察并記錄自己一天的起床、吃早餐、上下學以及就寢的時間,然后小組匯總并上報組長,教學時等待班上匯報。在這個基礎上再學習《認識鐘表》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學生接受起來就很容易了。與此同時,學生感受到遵守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養成教育。
二、 通過學生生活,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要密切聯系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例如,在教人民幣認識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買過東西嗎?誰來告訴大家,你都買過些什么?一下子學生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我又說,不管買什么,都需要有——學生齊說(錢、人民幣),非常自然,學生很快就融入課堂,接受新知識了。
又如,在教學《厘米和米》時,引導學生感受厘米和米到底有多長。如讓學生猜猜我們的黑板有多寬?有多長?自己使用的課本有多長?有多寬?自己的手掌一掌是多少厘米?這些結果雖然是學生猜出來的,即使不準確,學生也動了腦子,促進的思維,調動了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雖然是猜測,估計的不準確,都使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再用尺子仔細地量一量,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就印象深刻了,理解了,鞏固了。這樣,通過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來學習,很好的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感受。
三、 與學生生活中的活動相關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對于小學生來說,情緒可以說是學習活動的動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成功”情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學習的心情就會好起來,思維就活躍了。特別是照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路,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我們的課就算是成功了一半。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探究活動,真正形成自主學習的探索聽課模式,我們不愁學生不去探索,更不擔心他們創新能力的提高。
關注學生的情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轉變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樂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應該成為新課改條件下的努力方向。比如,在學習“升和毫升”時,在課前一、兩周就布置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認識家中的液體,分別在怎樣的容器中,不同容器的容量是多少,測量一下自己水杯的容量,算算每天應該喝大約幾杯水。課堂上讓學生報告自己的認識成果,教師會發現,雖然學生已有了一些認識,但大部分學生還比較模糊,學生之間也有很大差異。教師給予鼓勵、點撥、引導、講解。由于有了課前體驗,有關容量的知識已潛伏于腦際,學習內容已成有源之水。由此,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由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方式的生成,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總之,上好小學數學課,要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巧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形成良性的教學互動過程,形成教與學的統一;加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不斷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探究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分析能力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斷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將會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寶真.對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認識與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4,(01):219.
[2]曹宇.淺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3,(43):210-211.
[3]李運華,曾拓.小學生態數學作業的設計[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6):136-139.
[4]嚴士健.讓數學成為每一中國人的生活組成部分[J].數學教學參考,1995,10.
[5]曹成威.素質教育下的數學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