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全
摘要:文章首先從教學目標、路徑邏輯與教學實效等維度分析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索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對策,包括以革新教學理念為核心、以充實教學內容為根本、以多維開發教學價值為保障。
關鍵詞:新課標背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教學理念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標政策的不斷推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表現在課程體系更加完備、教學計劃更為周詳、教學執行力更貼近實際等等。基于此,文章首先從教學目標、路徑邏輯與教學實效等維度分析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索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對策。
二、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一) 教學目標的滯后性
首先,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首要問題為教學目標的滯后性。不可否認的是,教學目標的滯后性是由以下兩個原因導致的:新課標推廣程度以及師資質量。其一,當前新課標改革還未形成常態化的趨勢,包括課程理念、目標、大綱要求、核心知識點等在內的教學內容還處于探索的階段,由于教學效果的顯現同樣有時滯性的特點(例如高考、會考等等),教師難以把握其發展路徑與內涵要求。其二,由于高中政治學科教師很多都是大專、師范院校畢業的,在任職之后又缺乏完備的學科知識培訓,導致其難以了解高中政治學科前沿的理論與教學方法,在教學目標確定時難以緊跟新課標改革的步伐。
(二) 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背離
其次,除了教學目標方面的問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還包括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背離。毫無疑問的是,高中政治學科既是一門具有理論性、基礎性、思想性的學科,又是一門具有指導性、適用性與實踐性的學科。然而受限于應試教育模式和教學環境的制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重視講授該課程的理論與知識,而并不重視引導學生運用課堂知識思考生活、認識社會與反思世界。以《思想政治(經濟生活)》為例,教師在講授外匯計算方法時,往往只是告訴學生外匯的概念、相應的計算公式以及教材上的案例,很少有教師將最新的外匯匯率、外匯政策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僅僅能夠了解好幾年之前的人民幣兌美元、人民幣對歐元的外匯匯率,造成經濟理論與經濟實際嚴重不統一的后果。
(三) 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相左
最后,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還包括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相左。新課標理念要求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應該是互動式、開放式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然而與此相反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扮演“主導者”的角色,從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到知識拓展內容,教師都事無巨細地加以“包辦”。整個課堂教學下來,學生往往是“坐了一節課”、“聽了一節課”、“看了一節課”,處于被動式的上課狀態,無法調動學生深入掌握知識、思考問題、解答問題、拓展學習視野的興趣和能力,往往導致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三、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對策
(一) 以革新教學理念為核心
首先,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需要以革新教學理念為核心。這就意味著教師首先需要從思想層面、認知層面與情感層面認同新課標富有創新性的教學理念,教師需要把“目標——策略——評價”的傳統教學過程轉變為“活動——體驗——表現”的新型教學過程,將學生設立為教學內容的核心,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素質發展為根本目的來提高整個高中政治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包括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在內的教學內容都能需要得到良好體現,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收獲豐富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還需要提升思想境界,認識社會主旋律。
(二) 以充實教學內容為根本
其次,教師除了需要注重教學理念的重要作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還要求教師以充實教學內容為根本。以《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教學為例,教師在講授《文化與社會》章節的“體味文化”部分時,不僅需要介紹文化的概念、內涵、特征以及對經濟和政治生活的影響,而且還需要輔之以生動的故事背景、典型案例讓學生了解到文化的魅力與價值所在。例如:教師可以將每年一度的央視春晚引入課堂中,讓學生深入理解不同年份央視春晚的文化側重點在哪里以及舉辦央視春晚的意義以及價值所在,并讓學生主動思考每年一度的央視春晚是如何傳達當年社會主流價值與積極思想觀念的。可見,教學內容的充實必然離不開生活,而生活中的例子也能幫助教師實現優質課堂教學的目標。
(三) 以多維開發教學價值為保障
最后,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還要求教師以多維開發教學價值為保障。需要說明的是,單方面的教學主題是比較孤立的,如何能有效地完善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教學學科價值、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是我國高中政治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其中,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生成性資源(文字與音像、人力、實踐活動等資源)的主動開發和利用,學會鑒別、判斷、引導、激發這類資源的大量涌現,并不斷提高對它們的捕捉和掌控能力。最為關鍵的是,多維開發并不意味著無序開發、隨意開發,教師還需要合理、科學地分配與利用高中政治教學資源,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最大化發揮其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的作用。
四、 結語
綜合全文,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教學小組以及任課教師是否能夠深入把握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對于是否能夠提出富有建設性、創造性、全局性的改善措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為根本的是,教師需要認識到不同課堂教學問題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格外重視各復雜教學問題的協同性與整體性,切實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黨鍵.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43).
[2]蔡正兵.探究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文理導航旬刊,2015,(06).
[3]吳立剛.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