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潮
摘要:高中開設美術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以及藝術情操,同時要教會學生一些美術創作技法,從而為學生打開藝術的大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改后各個學科的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之一,本文就此教學目標進行深入論述。首先分析了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然后細致討論了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切入點。
關鍵詞:高中美術;美術教學;情感教育
一、 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發揮課堂功能的要求。興趣作為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積極性的導師。因此,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應用情感教育策略,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情感效應。其次,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營造和諧教學氣氛的要求。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相對緊張的教學關系,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應用情感教育策略,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能夠輕松自由地進入美術審美學習狀態。再次,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幫助學生發現并創造美的途徑。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情感教育,用美術語言來表達美術作品中的藝術,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發現美術作品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美,以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激情,從而實現高中美術情感教育的目的。總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培養學生通過美術作品來了解歷史文化的意識,并且就美術藝術創作來指導學生構建創新思維。
二、 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切入點
1. 從美術教學內容背景切入
每一部美術作品都是一種情感的升華,都反映了畫家所處的時代背景。例如,在《通天塔》這幅作品中,彼得·勃魯蓋爾是將圣經中的一個故事用畫筆表現出來的。這幅畫說的是上帝害怕人類建成通天塔而直達天堂,讓人類有了不同的語言,從而讓人類無法互相交流,最終無法建成寶塔。這部作品影射的是彼得·勃魯蓋爾所處的時代歐洲資產階級對農民暴動的各種鎮壓和瓦解。在學生了解了創作的背景后,就能夠與畫家對話,從而理解為什么要畫一個未建成的塔在畫布中央。從美術教學內容背景切入,能夠讓學生對畫作的情感表達產生共鳴,從而通過美術作品來豐富學生的文化常識。
2. 從美術繪畫方法切入
素描是中學美術中涉及的教學內容之一。素描創作的工具非常簡單,即一支筆和一張紙。素描是通過線條的重復和覆蓋頻率來調整畫面的色差,從而形成亮灰暗三個色調以及一個陰影。在下筆之前要先勾勒出大框,在上色的過程中不斷進行修正。素描的這種創作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生,或者說是夢想。我們需要先明確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大概有一個夢想的輪廓。然后我們不斷地去實現夢想,實現夢想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努力,不是這樣努力,就是那樣努力,沒有其他方法。如同素描繪畫一樣,在逐夢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原本設定的夢想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同的差距,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修正。將繪畫方法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反省。這是一種解壓的方式,也是一種美術教育的方法。
3. 從美術用色方法切入
色彩可以詮釋心情,尤其是在油畫創作過程中。樂嘉的色彩與性格方面的心理學研究非常流行。老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以用色方法為切入點,對作品進行分析,對畫家的情感表達進行分析。此外,老師也可以用色彩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這樣的分析過程非常有趣。學生創作是一個意識流的過程,但是經過老師的專業分析,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自我。這樣就讓美術的教育功能更加顯著。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作畫過程中的色彩運用來洞察學生的情緒和思想,然后與學生進行適當的溝通,這樣就能夠拉近美術教學與學生情感之間的聯系。
4. 從美術創作意識切入
美術作品萬萬千千,美術作品創作的思路也千差萬別,畫家的風格也大有不同。從美術創作意識切入,可以讓學生了解各個畫家的創作特點,同時也能夠掌握如何用美術元素來詮釋不同的情感,并且把這種積極或者消極的情緒以藝術的方式釋放出來。例如,畢加索的作品非常抽象,一段時期內,畢加索在創作女人像的作品時,其筆法非常夸張,人體的像都是扭曲的。這個階段就是畢加索和情人在一起而離開妻子的時間,妻子的情緒自然是暴怒和無常的。畢加索用夸張的線條和強烈的對比色彩來反映妻子的行為和態度。再如,張大千以潑墨畫為名,其揮毫潑墨表現了自己不羈的性格。在潑墨后根據墨的形態來進行適當的修飾和勾勒,最終形成一幅較為抽象的作品。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人可以任性,但是任性過后要給自己收場。張大千敢于潑墨,也是藝高人膽大的一種表現。從美術創作意識切入,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情緒與創作風格之間的內在關系。
5. 從美術作品價值切入
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是美術鑒賞的關鍵,從藝術價值切入能夠激發其學生了解美術創作的興趣。958號藝術館中陳列著大量的油畫作品,所有作品均價值不菲。很多畫匠都能夠將這些作品臨摹的高度相似,但是他們依舊是畫匠,而不是畫家,不是藝術創作者。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的生活,記錄了人的情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一部無字的文化史詩。創新是當下的主題,創新型人才培養是教學的目的。美術教學作為一種藝術的傳承和宣揚,在創新方面具有很多教學關聯性。老師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導學生從創作思想上進行創新,并且創新是具有意義的,而不是無厘頭的搞怪。同時,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所謂創新就是走在時代的前沿,記錄自己所在時代的點滴,重復別人的歷史,是無法走出自己的新意。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要從美術教學內容的背景、繪畫的方法、用色的方法、創作意識以及作品的藝術價值等多個方面來融入情感教育。由此讓學生感受到美術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釋放,美術不等于畫畫。經過這樣的教育,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賞析能力都能夠得到顯著提高。這對于學生在藝術中放飛自我,形成高雅的興趣愛好等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從畫匠的角色中轉變出來,向著美育教育工作者的方向轉化。
參考文獻:
[1]趙可寶.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思路探析[J].新課程(下),2015,(03).
[2]劉燕.簡述情感教育與高中美術教學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