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改嬋
摘要:初中教育屬九年義務教育,重在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建立對各學科知識的基本概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傳統的“一師堂”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多學科已經逐漸開始利用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將討論情境教學在初中化學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化學;情境教學
一、 情境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學是非?;A的化學知識,其重在培養學生的基礎化學素養,建立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思考、辨別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打造情景化化學教學課堂,徹底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由學生,讓學生自發地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在情境教學過程中開拓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挖掘學生潛力,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二、 情境教學在初中化學中的應用
1. 化學教學要結合實際應用,創立教學情境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洗潔精去污、天然氣、新材料等都與化學密切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可能會引起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為教學情境的設立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工作與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提煉教學需要的素材,就能夠在課堂上信手拈來,創立合適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到鹽類時,教師可以設置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常見的鹽類有哪些,比如氯化鈉、碳酸鈣等,讓學生討論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這時,再以碳酸鈣為例,向學生說明,生活中水瓶里、水壺里常見的白色固體狀物質的主要成分即為碳酸鈣,然后在黑板上寫出碳酸鈣溶于酸的方程式,并讓同學討論生活中該用什么樣的常見的試劑來除去它。當學生激烈討論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師可進行適當的指點,提示學生家用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碳酸鈣能夠溶于醋酸,并向學生說明黑板上所寫即為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最后,再讓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將壺內壁的水垢除干凈,提示學生從反應物接觸面積、反應時間等方面思考。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對化學方程式、各種化學物質有更加形象的了解。
2. 通過實驗演示、動手操作等營造化學教學氛圍
化學實驗能夠直觀地反應化學反應過程,還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在化學實驗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先掌握實驗的有關方程式、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確保化學實驗課的順利開展。以往化學教學過程中,實驗課往往處于“三不管”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是出于對學生人身安全的考慮,另一方面也限于實驗室器材、場地的限制,難以上好實驗課。
例如,在講授“氧氣的制取”一節時,教學情境的設立可如下。在課堂開始,可以通過一個分析空氣組成成分的小短片來引入,讓學生對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各氣體所占的比例有直觀的了解,然后將氧氣單獨拿出來講述,可以從實驗室拿一試劑瓶制備好的氧氣,讓學生觀察物理特征,然后將其和一瓶二氧化碳氣體進行比較,讓學生思考怎樣能夠區別這兩瓶氣體。在學生討論之后,可以提示學生物質在氧氣中可以燃燒,然后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盛有氧氣的試劑瓶中,觀察木條復燃的現象;而將其伸入二氧化碳瓶后,并不會出現復燃現象。
對于一些不便于現場操作演示的實驗,教師可以事先在實驗室中錄制實驗視頻,然后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建立起對化學現象的直觀概念,建立起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3. 通過講述化學歷史來激發學生興趣
單純地講述課本上的知識很容易造成課堂的乏味,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引用一些化學史上有趣的故事,或者通過一些故事中體現的化學原理作為課堂的導入環節。從人類最初用火到現在已經有100多萬年歷史,火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化學手段,人類將其應用到鍛造、冶金等領域;之后便發展為原始化學實驗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應用焙燒等方式來提煉金屬,16世紀開始,蒸餾技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社會上也出現了大量相關的書籍,同樣是這一時期,化學實驗經歷了“煉丹術”等脫離實際生產的階段;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工業革命的開展,化學被正式確立為學科。通過類似的歷史導入,能夠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化學史的發展,對人類認知規律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4. 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已經逐漸滲透到初中教學的各個學科中,初中化學教學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例如,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實驗視頻、物質制備流程視頻,讓學生從枯燥的文字知識中解脫出來,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學習化學知識。筆者從網上下載過一個金屬活動性順序的趣味小視頻,發現播放后學生對活動性順序表掌握有所提升。因此,教師要活用多媒體設備,營造活躍的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 結語
初中化學實踐性、生活化較強,教師要多利用其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和操作性實驗來提升教學有效性,創造活躍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吳翠萍.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J].成功(教育),201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