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順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的知識水平和行為理念都在日益更新,為了滿足競爭激烈的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數學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實施了教學方式的改革。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和課程整合等方式下獲得意見和建議,并在查閱已有資料、初步嘗試后證實了“微生態”課程在實施數學學科教學改革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筆者這篇文章主要敘述“微生態”課程教學與數學教學整合策略有效實施過程中的相應情況。
【關鍵詞】微生態 數學教學 教學改革 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27-02
為了讓全體學生都能扎實學好數學知識,數學教學界積極響應時代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號召,發動了數學教學方式的改革。這次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力求通過實施生態教學的教學方式,讓老師擯棄傳統的“以書為主”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主,讓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后,師生之間在形成的“傳遞”與“接收”的生態教學系統中學習數學知識。
一、“微生態”教學的含義
生態本身的含義是生命體與生命體之間,生命體與所生存的環境之間彼此在相互制約、相互依賴后所構成的一個狀態。而所謂的“微生態”教學卻是指老師與學生特有的一種教學空間,這與傳統的教學空間的區別在于這種教學環境強調師生共同發展,而不是某一方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微生態”教學賦予教學課程生命,讓從事數學教學的老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實施的具體情況,對課程設置的安排和課程教學的安排隨時變動著。
二、整合策略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作為小學生的學習重點課程之一歷來備受家庭和學校兩方重視,要想讓學生擁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數學,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興趣。所以如果數學教學過程中,想要將“微生態”課程教學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效整合,第一步就是讓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快。這就要求在教學課程中上課的老師有著更高的要求,他們除了需要擁有足夠的感染力和活力之外,還要具有明銳的洞察力(能夠觀察到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首先,老師要關注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回答問題和思考問題,挖掘他們探求知識的好奇心;其次,還要通過贊美他們良好表現等方式讓學生大膽展現自己。
當然,老師還應該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如情景教學、模擬教學等。比方說在講解《年 月 日》這一概念的時候,老師可以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各個日期的含義,并且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與同學們討論各自的見解,最后老師再進行歸納和總結。教師還可以拿出年歷表讓學生們在翻閱和觀察的過程中對這一概念加以強化。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活躍課堂的氛圍
何謂生態教學?有活力、不壓抑、學生學習興致濃厚、教師傳授知識愉悅的課堂才能稱之為生態教學課堂。為了打造一個師生都滿意的生態數學教學課堂,老師可以開展和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合理的課堂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在發掘其它潛力的過程中增加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例如,要學習“求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求取四邊形的面積,并且鼓勵學生裁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對其進行拼接或裁剪,再結合已學的“正方形的面積”等公式進行猜想。對于得出正確結論的同學,這種活動能夠點燃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而對于還沒有想出正確結論的同學,在聽完老師的講解后也能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欲望。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形成一個充滿活力與求知欲的生態數學教學環境。
三、整合策略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教學理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的教學課堂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人們已經不僅僅是追求機械的學習知識和技術,還追求學習過程中能夠發展個性,學習的目的是鍛煉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相比較,生態教學更追求課堂之上有著民主與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擁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數學的奧秘,不僅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樂趣,還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將“微生態”課程教學與數學學科教學進行整合,這既是數學教育改革之后的新產物,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結語
數學作為各學校的重點研究科目之一,對于它的教學與學習歷來讓不少老師和學生頭疼不已,在不正確的教學方式下只能無形的增大老師和學生的負擔。所以,為了打造一個良好的數學教學氛圍,筆者通過實踐證明,將我校“微生態”課程教學與數學學科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不僅明顯降低老師和學生的負擔,還能夠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學校會進一步積極采取這一策略,并且將其正確應用于數學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蔡春霞主編.數學課程論與數學課程教材改革.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3l沃爾夫岡·布列欽卡.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議[M].胡勁松,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