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隨著對外貿易業務的不斷發展,進出口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急劇擴大,銀行貿易融資類業務發展迅速,融資產品也多種多樣。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不僅給企業提供了所需的資金鏈,也推動了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但是貿易融資為進出口企業提供資金便利的同時,給外匯局合規性監管方面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貿易融資的存在也是企業核查期內資金流和貨物流偏離程度較大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從山西省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現狀著手,分析研究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對于銀行、企業、外匯局三方的影響,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貿易融資 現狀 監管方式
一、貿易融資基本定義和特點
貿易融資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貨、預付款、應收賬款等資產的融資。近年來我國貿易融資除傳統的開證、押匯、代付、保理、福費廷、打包貸款、訂單融資等,也出現了與資金產品融合、衍生產品工具組合等創新型貿易融資產品,貫穿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倉儲、收付等貿易鏈全過程。貿易融資通常具有以下特點:首先貿易融資期限短,流動性強,它是為一般商品貨物進出口貿易提供資金融通的授信業務,國際慣例一般不超過90-180天,最多不會超過一年。其次貿易融資風險較低,具有相對可控性。通常以商業單據或者金融單據為代表的債權或者物權作為還款保證,普遍具有自償性,風險相對可控。
二、山西省貿易融資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山西省整體經濟下行,貿易融資業務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和萎縮,銀行反映部分企業貿易融資業務甚至出現了停滯的狀態。
從貿易融資產品角度看,表現為貿易融資產品主要以傳統的融資產品為主,各個銀行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融資產品以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國內外匯貸款占主流,其中國內外匯貸款占比超過總數的一半,保理和福費廷占比非常小。
從企業規模和經營產品來看,我省更青睞于大中型企業,融資產品主要以大宗商品為主。我省貿易融資規模較大的企業中主營產品主要有煤炭、電解銅、鐵礦、鋼鐵、鉻礦等大宗商品。2015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人民幣匯率即期遠期均出現貶值,境內外基準利差收窄,跨境套利空間不斷縮小,導致我省貿易融資量不斷萎縮。
三、山西省貿易融資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法規方面
貿易融資管理缺乏明確政策依據,對銀行貿易融資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外匯局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貿易融資方面的相關法規,2013年出臺的三個文件中原則性要求較多,實際操作細則方面的規定較少,未明確規定銀行應“審什么、怎么審”,因此,單純檢查銀行審核單據是否合規沒有法規依據。
(二)系統中貿易融資數據方面
(1)隨著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需要和競爭激烈,貿易融資組合類產品層出不窮,外匯局現常用系統如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系統中無法準確的采集到此類貿易融資業務相關數據,弱化了外匯局的監管水平。
(2)貿易融資的存在對國際收支失衡影響較大。預收及延期付款的增加,片面的夸大了出口收匯額,減少了進口付匯額,是造成“收付匯順差大于貿易順差”的主要因素之一。貿易融資的存在會導致資金流和貨物流相背離,直接影響了監管部門對于外匯收支形勢判斷的準確性,進而影響了宏觀分析與決策。
(3)企業自主報告意識淡薄,造成非現場監測指標不真實。貨物貿易當前監管模式下,貿易融資業務的存在會造成企業進出口與收付匯數據存在錯配的主要因素,企業主動報告與否直接決定著非現場監測指標的準確性。由于外貿企業人員綜合業務素質偏低,人員流動性大造成企業報告的效率低,不準確、不報告等問題,企業報告的準確度和及時性將直接影響外匯局非現場監測結果。
(三)銀行、外匯局對于貿易融資真實性審核難度較大
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的《關于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3]44號)第一條規定:“企業的貿易(含轉口貿易)收付款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進出口或生產經營交易基礎,不得虛構貿易背景利用銀行信用辦理跨境收支業務”,為貿易融資真實性管理提供政策支持。貨物貿易改革以后,外匯監管已經變為總量核查和分項監測指標正常與否,貿易融資的存在導致非現場監測中,無法將貨物流與資金流一一對應。如果企業在核查期內業務量大,貿易融資品種多,使得外匯局難以全面核實企業貨物流與資金流匹配的真實性。
(四)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存在的各類風險制約
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首先資金流向監控風險存在,導致企業貿易融資業務實際支付之后資金的進一步流向無法進行監控,可能會導致資金在幾個企業流轉后最終回流至借款人的風險,借款銀行無法進一步核實資金的真實用途。其次違約連帶風險的存在。銀行貿易融資客戶,尤其是合作期限長且資信度較高的客戶如果出現違約,將直接導致銀行提高新客戶準入標準,最終導致銀行貿易融資客戶的萎縮。
四、相關政策建議
(1)制定貿易融資專項法規。寓服務與外匯監管為一體的外匯管理部門應該制定一套完善的貿易融資法規,內容應當包含各項貿易融資業務的操作細則,強調銀行應如何開展展業三原則,明確業務內涵、辦理流程及風險點,對銀行新開發進出口貿易融資產品,及時向當地外匯局進行備案。只有完善的政策法規才可以使銀行切實履行真實性審查職責,防止違法違規套利。
(2)完善貿易融資數據的統計與監測,督促企業做好相關融資數據的非現場報告工作。首先建議進一步完善現有貨物貿易監測系統、跨境流動監測分析系統功能,按進口、出口分別統計監測貿易融資數據。其次對于貿易融資量大的企業,督促其做好日常報告工作,對于監測和核查中發現無貿易融資背景的企業嚴格進行處罰,同時調整其分類狀態的措施促進貿易融資業務健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