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藐
摘 要:“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蔽恼聫募ぐl興趣、欣賞學生、巧引妙導、靈活運用教學方式等幾個方面,從“激”“賞”“引”“活”上入手,論述有效課堂構建的幾點實踐體會。
關鍵詞:初中學習;有效課堂;數學教學;激;賞;引;活
蘇格拉底指出,教師不要把知識這個桃子直接給學生,而在于誘導學生想吃桃子,讓他們摘到桃,通過努力,品嘗到桃子更甜。新課程倡導體驗學習過程,激活思維,活躍課堂。實現這些目標,彰顯這些理念,核心是落實“四字方針”——“激”“賞”“引”“活”。下面,從對這四個字的詮釋著手,論述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一、 激——激發興趣
興趣的激發是成功教學的第一步,然而長期以來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停地“給予”,學生被動、不知其味的“囫圇吞棗”,乏味、單一、枯燥的教學,慢慢變成催眠曲,課堂“一潭死水”。
以“石”掀起“千層浪”,變“一潭死水”為“活躍課堂”,關鍵在于興趣的激發,轉變“給予”與“接受”的課堂模式,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喚醒他們求知的意識是我們首先應探討的方面。
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像有效的課堂導入、巧妙地問題設計、情境的創設、一題多解練習的設計、實踐活動的開展等。
如《用字母表示數和單項式》的教學時,讓學生從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1/2ah,長方形面積公式S=ab,正方形的面積公式S=a2,路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式是s=vt……再呈現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青藏鐵路的史料和背景,再提出問題:列車在青藏鐵路的凍土地段上行駛的速度是100 m/h,列車在凍土地段上行駛2小時,能行駛多遠?3小時呢?t小時呢?
這個問題從青藏鐵路的綜述入手,讓學生了解舉世矚目的青藏高原于2006年竣工,是世界上鐵路干線最長、海拔最高且包含了“凍土地段”的鐵路,讓學生增強自豪感,為問題的解決做了情緒的渲染、興趣的激發、動力的助推。并且這個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說,相對簡單,也促使他們有興趣投入和思考。通過對2 h、3 h、t h的列車行駛的距離s的計算,通過對s=100×2,s=100×3,s=100 t。自然而然引出課堂的教學——用字母表示數/式的學習。既激發了興趣,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
二、 賞——賞識教學
教學中,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應走出“以分數論英雄”的誤區,少關注分數,多關注分數背后的努力和態度,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和動力,找到問題所在,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以“愛”點燃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之火,多用表揚和鼓勵,多一些欣賞,少一些批評和指責,發現學習上的進步和閃光點,捕捉“靈動”之處,以激活他們想學的欲望,以活躍課堂。
如開展討論交流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勇于開口,參與到活動中。如對于“單項式”的學習,教師和學生探討了單項式中的系數、單項式的字母的次數等后,給出-3、0、m等,讓學生說說這些是不是單項式,如果是,次數、系數各是多少,再引導他們總結單項式的學習應注意哪幾點……對學生們的競相回答、積極踴躍參與的意識,給以高度評價,再關注他們的觀點正確性的大小,答案是否完美,教師的首肯,是他們參與的動力支持。
三、 引——引入生活化情境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熟悉的問題和情境,激活課堂氛圍。如學習平方差公式時,對于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教學,教師改變告知公式,讓其運用的簡單套路,而是通過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的解決,引導學生探討這個公式的興趣。
如小明去超市買白糖,10.2元/千克,他買了9.8 kg,應該付多少錢?當收銀員用電腦計算時,小明脫口而出說出應該付多少錢,收銀員大吃一驚,你知道小明是怎么計算的嗎?
其實小明用的就是咱們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平方差公式。這樣的話題引導,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了課堂。
四、 活——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適當地設計和運用游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如學習“合并同類項”時,教師先提出一個比賽性質的游戲——比一比,看誰算得快,比賽的雙方是師生隊,老師隊就一個人,而學生隊是全班同學。游戲的規則還沒來得及說,教室里就沸騰了,1人V 58人,比賽結果不用說,老師非輸不可!
在同學們興致高漲、摩拳擦掌、等待“打敗老師”之時,筆者亮出了一個代數式-8x2+10x+6x2-7x+2x2-2x,比賽的規程是老師給出任何一個x的值,學生算出結果,總共給出5個x的值,學生計算結果,看看得到答案的最快時間是多少秒;學生任意給出5個x的值,可以是整數,可以是分數,也可以是小數,讓教師說出結果,學生給以驗證是否正確,然后比一比5個題各用的時間是多少,時間少、準確度高的為勝者。結果可想而知,與學生預測的結果截然相反,于是,學生們不甘示弱,同時,也引發他們思考:老師用的什么方法如此神速的?有了欲望,為探究性學習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此外,巧用多媒體、巧設一題多解、巧用實踐活動等,都可以促使學生動起來,促使學生思維和實踐。
總之,有效課堂,需要教師精心打造,是藝術性、趣味性、科學性、互動性的高度彰顯與融合的統一體。抓住“激”“賞”“引”“活”,數學課堂更精彩、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張朝會.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構建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年9期.
[2]余志飛.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中旬,2015年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