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 鄔雄
【摘要】國學教育是我國提倡的一種教育形式,而其中所包含的各種教育理念,在多個學科都有涉及。對于大學語文教育而言,國學中的很多教育內容都值得語文教學借鑒和研究。本文主要對國學教育在大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進一步深化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國學教育;大學語文;滲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大學教育體系逐步得到了完善,衍生出了許多全新的教育方法,整體的教育實踐形式也有了改觀,相應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本質性的提升。大學語文教育也不斷探索著全新的發展思路,從學生的角度去探討語文教學的深層次內涵。國學教育作為我國現階段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其中囊括了相當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能夠被當代教育所借鑒和運用,國學本身也是文學的一種升華,因而其中所包含的內容可與大學語文教育內容聯系一起。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學語文也可以從國學的角度思考,將國學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方式,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一、理論滲透,以國學展開語文教育
“天之鑒,德育為先。道之明,清苦為先。”在大學語文的傳統教育中,對于學生的能力培育主要集中在理論知識上,但是大學語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是十分有限的,僅僅能夠幫助學生淺顯地學到一部分知識內容,而沒有合理的思路去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拓展。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教師應當對大學語文教學進行改革。
在改革的方向上,需要融合德育思想、學生成長引導等思路。在國學教育中,存在著相當多的文化觀念,而這些內容雖然出現的時間與當前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但是并不代表其不具備較高的適用性,相反,它們的適用性反而十分強烈,與當前社會的教育文化思想不謀而合。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不妨將一些國學思想合理地滲透到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來,首先提出一部分國學教育文化思想,然后引導學生對這部分思想進行實際的思考和分析,并得出最終的結論。如認知學常,師以為鑒。講求學生在學習的日常生活中,老師是最好的學習者,通過老師可以得到想要的知識和方法。教師可以與學生對這類文化思想進行深層次的探討,然后以語文的觀點對它們進行科學分析,發現它們的適用性和科學性所在,并對學生的內心進行直接的沖擊和渲染,使得整體的教學效率迅速提高。
二、方法培育,實時貫穿國學教育思路
在國學教育中,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師所應當關注的內容,教師需要密切注視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狀態,一旦出現任何問題,需要進行迅速調整,改變基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實時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形成健全的學習思路。可以看出,在國學教育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是教師關注的核心內容,那么,如何才能在大學語文課堂中培育學生的科學學習方法呢?
首先,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但并不是學生成長的主導者,真正的學習過程依舊需要學生自己來完成。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實時關注,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思想和問題,并加以科學的指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其次,語文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屬于理論教育,缺乏一定的實踐性。大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新時期的語文教育當中,傳授給學生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如國學教育中的辦法:“生之拙,須緩以待,成則利也。”學生的學習十分緩慢,教師需要保持耐心,對學生加以實時的教導,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語文探索,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合理有效。
最后,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著一定的了解,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多方面的想法,并且認為自己的學習思路有著一定的優勢。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談,可以得出當前教學方法引導的改善方向,并且能夠實時提高對學生的針對性,效率也會十分提高。
三、德育滲透,探索國學思想當中的德育氣息
在國學教育中,包含著相當多的德育文化氣息,但是很多德育教育都對自身的思想存在著錯誤的認知,甚至認為僅僅通過理論的傳達便可以實現良好的德育教育。在大學語文素養培育的過程中,德育思想也屬于關鍵性的內容之一,教師需要將國學教育中的德育思想實時地滲透到語文課堂中來,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接觸國學思想文化,提高自身的語文認知。另一方面有助于國學德育思想在學生思想中的滲透,相應的教育也會更加合理有效。
在進行國學教育德育滲透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層次地認識到,學生是整個國學教育思想關注的主體,因而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多方面的思考,逐步調整基礎的教學手段,使得實際的教育效率得到全面性的提升。同時,德以育也,德育思想的塑造并不能夠僅僅固定在理論教學思路上,教師需要一定的引導教育,如將當前社會的一些熱點話題,直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并與德育教育思想進行實時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結語
新時期的大學語文教學,必然需要對教育方式進行優化和拓 展,并且需要有一定的思想作為基礎的教育核心。而國學教育思想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思想內容之一,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持續的教學優化,將國學思想實時地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進而實現全新的教學模式,優化整體的大學語文教學形式,深層次地改善教育思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1]靳健.當代語文課程與國學教育實踐活動[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3).
[3]劉桂萍.論大學國學教育傳承諸子思想的現代價值[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4(8).
[4]孫穎.談大學語文教學與國學教育[J].現代教育,2011(Z2).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