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麥娟??
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了中職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促進對策。旨在引起社會特別是家長的關注,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職生;自主學習能力;成因;對策
一、 中職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的成因
1. 家庭原因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往往與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
幼兒階段,孩子模仿性、可塑性最強,獨立意識萌芽,爭著自己吃飯、穿衣、洗漱,可因動作不協調,父母怕麻煩,圖省事,凡事大包大攬,漸漸養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賴性,錯過孩子獨立意識的最初培養階段。
小學階段,是孩子性格與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發現問題,不是引導孩子認真思考,尋求解決方案,而是直接指出錯誤所在,告訴他正確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了依賴心理,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生活方面,父母憑借經驗,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孩子若不順從,家長就開始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批評指責,用命令的口吻施加壓力,對孩子做的事情缺乏認同感,久而久之,孩子對自己的做事能力產生懷疑,認定自己就是“壞孩子”、“笨孩子”,從而自卑、自我否定、敵對他人,做事無自信,不持久。
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關鍵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易叛逆。而這時大多的父母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智輕德,過分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卻無力糾正孩子的行為偏差,只知道一味的嘮叨: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重點高中,上不了重點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學,將來找不到好工作。孩子考試失利,父母不是心平氣和地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幫助孩子分析原因,總結經驗,而是打罵、懲罰,久而久之,孩子便產生了學習恐懼心理,學習興趣蕩然無存,逆反心理陡然上升。
2. 學校原因
(1) 班級規模
教育部對小學、初中班級人數有明確規定:小學班額不超過40人,中學班額不超過45人,但因客觀原因,現在條件較好的小學、中學每班人數均在60人以上,這種超標準的大班級,給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受課時、課堂教學任務、老師精力影響,老師無法對每個學生進行均等教育,無法與每個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致使部分學生被冷落,無歸屬感。因學習平平帶來的自卑感,使這些學生失去很多參與課內外學習活動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行為懶散,個性發展不良。
(2) 畢業安置
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學生畢業后想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使自己所學專業在工作中得到發揮和發展,日后成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實現自我價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學校能對口安置的學生只占少數,大多數學生被安置在勞動密集型的電子企業,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名操作工,這些企業和崗位準入門檻低,對文化程度和專業技能沒有要求。只要肯吃苦,學與不學照樣找工作,學多學少同樣有人要,通過畢業生的口口相傳,對在校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產生消極影響,新的“讀書無用論”抬頭。
3. 學生自身原因
調查數據顯示,升入中職的學生有90.05%是初中畢業生,他們的入學成績大多在300分左右甚至更低,這些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最佳階段,因缺乏正確的引導與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應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展開學習,識別能力差,他們只習慣于記住上課所學的知識內容,不具備深究所學知識的意義,不會進行知識遷移、制定學習計劃,無反思習慣,缺乏糾錯能力,因而變成了初中學習階段的“學困生”,應試教育的棄兒,他們在學習上缺乏成功的體驗,一次次的考試失利、家長指責、沮喪、自卑的情緒體驗導致他們產生嚴重的自我否定,自信心喪失,他們把學習失敗歸因于智商低、能力差。他們學習熱情不高、對學習灰心甚至害怕的心態在初中階段已漸漸固化,這些消極因素給中職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 促進中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職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是一個好的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方法就能改變的。培養中職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學生間的通力配合。
1. 家庭方面
美國教養專家約翰·羅斯蒙在《如何誘導孩子做功課》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平常在日常生活上不能自主的孩子,在功課上也會有同樣情形。他們不是想要失敗,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因此,從孩子有獨立意識開始,家長就要從生活中培養孩子自我負責的意識與習慣。其次,家長應多讀有關育子書籍,學習相關心理知識,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及特點,與孩子一起成長。當孩子在學習、生活上遇到瓶頸時,有能力幫助孩子一起突破。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自主學習,勤奮做事。
2. 學校方面
中職學校班級人數一般在30人左右,有的專業班級人數更少,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對每個學生進行均等教育,與每個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不用分數區分學生的優與差,使他們盡快走出分數的陰影,重拾自信與歸屬感。幫助學生分析習得無力的內因和外因,尋找應對措施,制定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通過降低知識難度、改變評價模式、強化成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富有成效的自我效能感,引導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成敗進行積極歸因,讓學生體會學習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漸進過程,無捷徑可走。
3. 學生自身方面
學生要有自我培養意識。自我培養意識的形成能很好地促進中職生的自主學習,是中職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學生自我培養意識不是一次兩次的訓練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持久長期的過程。首先,在學習上,學生應盡量克服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其次,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培養自己對時間的把控能力、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第三,端正學習態度,學會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老師組織的一切教學活動中來,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搜集、處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大膽發表自己見解,不懂就問,積極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參考文獻:
[1]中學教育學.西北大學出版社.
[2]中學教育心理學.西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