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是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生進入社會,理解生活的一個敲門磚。近年來,我國對于兒童文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為其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通過兒童文學的學習,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有了極大的提高,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實踐
兒童文學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性素材,適合于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閱讀。近些年,我國將兒童文學與課堂教學有機的融為了一個整體,發揮了非常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中,要給予兒童文學足夠的重視,挖掘其內涵,進一步的幫助學生的學習。
一、 兒童文學本身是為小學生量身打造的讀物
兒童文學,顧名思義就是適合于各種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審美要求和接受能力的讀物,并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從而促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兒童文學一般包括了兩個特征,一個是專門為兒童創作的。眾所周知,兒童的認知水平的心智成熟度是非常不夠的,對于他們來說,成人的文學作品理解起來非常困難,不適合于兒童閱讀,對于這個年齡段兒童,他們有自己的特點,自然就有針對他們的特點而產生的兒童讀物了。第二個就是有益于兒童的身心發展,有助于語文的教學。這也是兒童文學十分重要的特征。對于兒童文學來說,創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閱讀文章之后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加深對世界和生活的認識,并促使他們快樂的成長。所以說,兒童文學本身就是為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量身打造的讀物,也被廣泛引入到了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當中。像我們所熟知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就是典型的兒童文學,其中的故事引人入勝,對于兒童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多代表性的故事就被引入了教材當中,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等,這些有趣的故事和文章極大的豐富了小學語文教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效的利用好兒童文學,切實做好教育和教學工作,讓兒童文學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助力。
二、 兒童文學形式多樣,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我國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并不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相對不夠。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情況有了一定的改變,特別是體現在對兒童文學的利用上,兒童文學的形式豐富多樣,并且具有很好的故事性、現代性和趣味性,能夠很大程度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也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兒童文學的分類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像韻文體兒童文學,這其中包括了兒歌和兒童詩等體裁;幻想體兒童文學,像童話;寫實體兒童文學,有兒童小說、兒童故事;紀實體兒童文學,包括傳記、報告文學;科學體兒童文學,像科幻小說等;最后一種是多媒體兒童文學,像兒童影視、圖畫書等等。可見,兒童文學的形式幾乎囊括了所有兒童喜聞樂見的語文教學體裁。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識字、拼音,這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進行下一步教學的關鍵。利用兒童文學幫助學生識字、認字是很好的辦法。我們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一些漢字的寫法和讀音,然后讓他們閱讀一些兒童文學,像童話和兒童故事等等,這樣,就可以把學到的漢字真正的學以致用,從而提高他們的識字、認字能力。同時,在學習漢字和拼音的時候,本身就有很多的兒歌和口訣,這就是兒童文學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當中,兒童文學是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的部分。近年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不斷的擴展兒童文學的應用范圍,不僅僅在課堂上,在課后也鼓勵學生積極的閱讀有趣的兒童故事、兒童小說等等,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 兒童文學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各項能力
兒童文學當中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對于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當然就是語言能力。文學,從本質上講就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而小學生大都處于6-13歲的階段,他們剛剛開始接觸到生活和學習,也剛剛開始學習漢字,所以語言能力是相對較差的,通過兒童文學的閱讀和學習,能夠有效的提高他們的語感和語言能力。其次,是思維能力,對于兒童來說,他們的思維主要體現為敘述性思維,通過敘述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幸福,而閱讀兒童文學能夠有效的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像一些兒童小說當中,扣人心弦的情節能夠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幫助。第三,是想象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這個年齡恰恰是想象力最為豐富的年齡,結合兒童文學的閱讀,他們可以從一些兒童故事中天馬行空的想象中獲得靈感,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如果有可能,我們可以讓學生寫下他們想象出來的一些有趣的故事,這樣起到的教育效果是非常不錯的。第四,是審美能力。兒童文學聯系兒童生活,貼合兒童心理,表達兒童情感和愿望,具有兒童能夠接受的審美因素。同時,兒童文學變幻莫測的幻想性、獨樹一帆的敘事風格、豐富多彩的形式,均可作為兒童審美活動的對象。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我和祖父的園子》,作者蕭紅運用擬人、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園子里萬物競相生長、自由的狀態,極具童趣。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啟發著學生的審美想象,讓學生在聯想、想象中感受作品中蘊藏的美。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有效的利用兒童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幫助學生提高各項能力是很有效果的,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