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真??
摘要:本文從學生實際出發,深入初中美術課堂,從美術教學評價中的現象入手,結合初中美術教學特點,剖析評價的價值,并結合教學實踐做法,真正將評價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得以充分運用,總結出相應的實施建議,最終以評價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以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評價方式;有效教學
美國評價專家斯蒂金斯(R.Stiggins)認為,如果評價不能在日常的課堂實踐中有效地運行,那么,其他層面上的評價完全是浪費時間。所以,評價應該是教育中的常規化、普遍化,和日常教學同步進行,并不是邊緣化和特殊化。
一、 引言
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評價是指對美術教學的實施過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觀、科學的價值判斷,它是由判斷課程教學在改進學生學習方面和教師教學方面的活動所構成的。因此,美術教學中的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育過程和教學質量的價值判斷和監控。教學評價是課程價值內涵的一種外顯形式,更是促進學生內化過程的必要手段。通過有效的評價,學生能夠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啟發思維,鼓勵創造,養成良好美術學習素養。然而,縱觀初中美術教學的評價過程,更多無效的評價依然存在。
(一) “過多、過泛、過頻繁”的評價
課堂上,或許是出于對學生發言的尊重,有些老師會輕易地、較頻繁地拿出賞識教育的法寶,比如“你真棒”“你太聰明了”等等,學生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的稱贊,有誰會珍惜呢?
(二) “缺乏真實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美術作品或者回答沒有進行細致的思考后就給予獎勵,這種評價太虛假。
(三) “功利性”的評價
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借助一定工具,比如智慧星、實物獎品等進行評價,雖然能活躍課堂,但不利于學生興趣的長久保持,容易把學生帶入“功利”的怪圈之中,得不償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筆者認為,教學評價運用得好,就能充分發揮管理效能,促進學生發展,反之則不然?!睹佬g新課程標準》課程實施的評價建議為:不僅依據美術作業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通過考查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的表現,評價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也就是說要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方式多樣化。
二、 初中美術教學評價的實施建議
(一) 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出發點,指引教學評價。
初中美術的課程目標,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根據目標評價課程,也就是說,不僅要知道在美術課程實施時用什么方法進行評價,還要知道依據什么來進行評價,如何才能知道這種評價及時有效。在評價的過程中了解有關學生的能力和先前的知識的可靠信息,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業表現,并將評價結果和提高學習效果的建議及時反饋給學生,以提升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這種連續的循環過程有助于真正關注學生的美術學業成就。比如,在講授《中國古代花鳥》一課,筆者就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即三維目標的要求三方面進行設計,設計相應課堂表格評價內容,在作品基本信息,在表現手法、繪畫特點、學習紀律、自我感受等方面提出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表現進行一課的評價,通過評價后,學生能夠發現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行為,哪些需要改正,自覺調整學習,教師也可將課堂上的學生表現通過評價表下節課反饋給學生,這樣,學生又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長此下去,每一節課的課堂效果都能及時反饋出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 以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結合,發展教學評價。
美術教學評價不僅依據美術作業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通過考查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的表現,評價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可采用個人、小組或者團體的方式,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后進行,并以適當的方式向學生反饋評價的結果,以鼓勵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一節課堂上可能實現的結果可分三個方面,學科特性的結果,學生特性的結果,教師特性的結果,學生美術作業可以反映出學生豐富的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部分,并不能反映全部,不能以靜態結果來進行,容易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看不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表現的能力。另一方面,美術具有多樣化、個性化和創造性的特征,注重學生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是一種開放的評價,允許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出現,不僅是學生的作業,那些課堂中的互動,課后的訪談、策劃、多媒體記錄等都能為學生提供展現他們建構個人學習意義的機會,采用多種方式收集學生學習表現的信息,對學生在參與美術學習全過程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有助于全面、綜合地掌握學生美術學習過程的整體狀況。
在課堂美術學習中,學生如果是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展開評價,無論是以個人、小組或團體方式,都可以使他們在評價中不僅學會評價的方法,同時表現能力、表達能力、自信心以及評判性思維等均能通過這一評價方式獲得進步,例如:在上中國雕塑與外國雕塑一課時,筆者首先設計表格讓學生分別談出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和想法,之后針對學生的觀點展開課堂討論,可以以中國雕塑與外國雕塑作品的相同點、不同點進行課堂討論,將討論結果記載到課堂個人表現一欄中,及時了解同學的動態發展狀況;同時對美術作品進行展示,通過由教師、其他學生進行投票的方法選出優秀的作品,并說明投票的理由,例如,美術教師設計評價表,讓學生根據自我學習情況課后填寫評價表,建立學生美術學習檔案袋,記錄學生美術學習過程等,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來鼓勵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三) 多種評價方式綜合運用,提高教學評價。
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以及座談等方式對學生的美術作業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可以是分數、等級或評語,也可以是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可以從創作構思、表現方式及技能等方面進行,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也要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并找到發展的方向。endprint
1. 評價學生美術學習情況,筆者改變單一的方式,對不同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結果用不同標準來評價,比如對基礎好點的同學可以適當提高要求,以便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對待基礎弱點的同學可以降低要求,只要在原有基礎之上有所提高即可。營造一個有效的評價氛圍,使學生在學習共同體的情景中了解自身不足,并獲得進步。
2. 在評價美術作業的時候,筆者除了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方法外,還要有多角度的評價內容,從創作構思、表現方式及技能等方面進行,避免單一的評價標準,建構合適的評價內容可以對學生美術作業進行合理的觀察和推理,真正使學生學會學習,同時,當美術教師將這種美術作業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的時候,學生能對自己美術學習上的問題和弱點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學生將會自覺運用美術語言元素來評價自己和他人的美術學習,基于個人的實際情況,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四) 巧用檔案袋,完善教學評價。
初中美術課堂中靈活運用美術學習檔案袋,展示和課堂討論等質性評價方法,美術學習檔案袋是一種用來記錄學生整個美術成長過程的資料夾,所以,開學初,筆者就要求同學們準備一本大于A4的速寫本作為檔案本(袋),在檔案袋中匯集美術學習全過程的資料,包括研習記錄、構想草圖、設計方案、創作過程的說明、自我反思(如對自己的學習歷程與作品特征的描述、評價、改進的設想)、他人(教師、同學、家長)的評價等。涵蓋多種類型的記錄(文本、草圖等),體現學生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呈現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自我評價以及他人評價等),體現的是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多種學習的可能性和多樣化的學習結果,更能反映出學生真實的,較為整體的美術能力。
此外,適時舉辦以評價為目的的展示和課堂討論活動,能使學生在課堂內外都獲得積極參與美術學習與主動評價的機會,例如,可帶領學生一起制作特色展臺,布置展臺陳列美術作品,在學校櫥窗中展示作品,或采用錄音、錄像等多媒體展示手段來表現美術作品,并將作品能在學校的電子顯示屏上展示出來,也可以利用網絡建立網頁或博客、微信等來展示美術作品照片、美拍視頻等。
初中美術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評價方案,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改變頭腦中的傳統的以選拔為主旨的教學評價觀念,保持真實性和客觀性,運用多樣的評價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提高審美意識,是每一位美術教師的職責和使命,作為一線的美術教師,用心考究,鉆研出適合自己教學的模式,合理運用并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中,讓評價發揮其激勵和引領的作用,把課堂的快樂還給學生,也還給我們自己,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8).
[2]鐘啟泉.課程的邏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
[3]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美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4]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5]鐘啟泉,崔允漷,張華.為了中學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
[6]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2002(6),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7]【日】佐藤學著鐘啟泉譯,《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M].2004(11)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8]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
[9]陳玉昆.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