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摘要】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決定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基本方向,規定了人才培養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具有鮮明的導向價值。2012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導游是旅游業的靈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新時代要有新作為,這就要求不僅讓學生獲得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將知識內化與遷移,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也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應用開發能力與創新能力,因此,《導游知識與應用》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顯得極其必要,可以說,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改革與創新提供了現實依據。
【關鍵詞】導游 教學模式 課程 知識遷移 創新精神
一、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背景
1.理論價值。課程是教學改革的落腳點,是專業建設的基礎,課程改革與教育質量緊密相關。我院自2001年開設《導游基礎》課程以來主要沿襲應試教育,課程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屬于旅游課程的基礎性知識,相對崗位能力要求過于簡單,課程體系缺乏導游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系統設計。“‘任務引領,五步遞進教學模式”在《導游知識與應用》課程中改革和創新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習者實現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變,具有導游崗位實踐講解能力,完成專業培養目標,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
2.應用價值。課程改革將為旅游專業培養高素質導游人才打下基礎,引領理論型課程的改革方向,進而為專業建設服務。尤其是“‘任務引領,五步遞進教學模式”可以推廣到旅游類專業的其他課堂教學,為日益擴大的旅游市場輸送人才。
3.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省內外導游人才培養大都依賴旅游專業學校。本科院校注重理論教學,旅游高職院校注重技能訓練。就大部分專業學校而言,重在導游資格證書的考取與導游一般意義層面的景點介紹,缺少實用型、技能型導游人才的培養,因此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大勢所趨。
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過程
1.具體目標。
(1)養成自主學習。課程學習以任務為引領,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課外課堂,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
(2)強化建構主義學習觀。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導游工作的學習任務,將學習者置身于導游工作中,形成特定的“心理場”,其所需導游知識、智能和心理品質可以得到協同發展。
(3)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教學的組織和實施通過任務驅動完成。在前置教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習者從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重視學習者的學習權。
2.具體內容——“任務引領,五步遞進”教學模式。本課程是導游證考試的必考科目,教材是全國導游考試統考教材。在應試教學的背景下,通過實踐,大膽改革,尤其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改革。
任務引領:以工作任務單元模塊為中心,以崗位職業要求,選擇任務載體,優化教學內容。每個教學單元設置與職業工作相吻合的教學任務,教學以任務引領,學習者結組共同完成,師生評價,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學習,在學習中完成工作任務。
第一步:布置任務,根據教材內容編寫引領性的學習任務,提前一周發放任務單,將學習放在自主學習課堂,借助教材,借助網絡課下完成任務,組長在上課前一一檢查,并簽字;第二步:檢查任務,教師檢查任務單的完成情況,簽字驗收,通過驗收,有資格參加現場檢測。考題形式完全與導游證考試相吻合,現場互判試卷,登錄成績,檢驗學習效果。第三步:分析任務,試卷將在課堂進行現場分析,學習者獨立自主進行試卷分析,計算每種題型的得分率,將每個題的知識點標注在教材上,查找錯誤原因,自我反思,評價自我學習得失;也可以生生互動,自愿結組,進行互評與分析,從他人的錯誤中吸取經驗。第四步:跟學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所有疑難問題教師要現場解決,隨時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解答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要難易適中,讓學習者看到希望。第五步:獨立完成任務,采用兩種形式。第一種,學習者隨機抽簽,獨立講解。出現問題,求助他人,最終難題由教師解決。第二種,自愿結組,分成甲方和乙方。甲方負責提出問題,乙方負責回答問題,甲乙雙方以擂臺賽形式進行。
3.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視角。教育的本質就是為當下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教育的實施首先要分析教育對象。美國哈佛大學提出:要發揮學生的優勢,將其優勢作為人生的資本。我們就從分析學情入手,發現其優勢,整合、序化教學內容,注重學習內容在動態中掌握與運用,注重知識與經驗在互動中學習與構建,提高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習者愛上學習。本課程改革旨在為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范例。
三、課程改革的創新程度
課程教學模式創新建設同時,建有網上自測題庫、旅游情景創設(小微課)、統考教材同步教學視頻和教學參考視頻等網絡學習資源,以求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構建運用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仇明春.華嚴宗之因陀羅網境界的現當意蘊[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