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文章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例,分析“翻轉課堂”是否適合高職教育課堂,并進行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計算機應用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翻轉課堂概念
翻轉課堂是由“Flipped Class Model”翻譯過來的術語。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本質是一種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知識理解差異得到最大化降低,讓學生可以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鞏固。它具有如下優點: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來安排學習的進度,學習的自我管理意識大大增強;通過網絡及時的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習困難學生的困難所在,能夠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輔導;課堂上互動交流的時間大大增加,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最終,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會明顯提高。
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模式下“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設計首先是建立開放式系統,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其次,從早期的知識傳遞轉變為現在的以學習活動為中心,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創建情境、設置問題、提供協作探究和展開會話交流;最后,創建提升能力的資源環境和運行機制。在這個建設過程中,除了關注傳統的教學資源的組織之外,更要關注在信息化環境中各類優質資源的建設,提供面對學生的線上線下的服務支持,保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內課外活動的開展。
1.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一般情況下,學習過程被劃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信息傳遞”,一個是“吸收內化”。第一個階段由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來實現;第二個階段是由學生課后自我吸收消化來完成的。而在“吸收內化”階段,很多學生不能順利完成,很多高職學生就是這個情況,長期積累后,學生會產生挫敗感,慢慢缺失學習動力。“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重構,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學習視頻來完成“信息傳遞”,課堂上,通過一定的練習和互動討論,來幫助學生“吸收內化”,這樣從根本上及時解決了學生學習的各類障礙。翻轉課堂不僅能夠幫助那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也能給基礎好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拓展途徑,從而實現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
學生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后,回答四到五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出判斷。如果發現幾個問題回答得不好,學生可以回過頭來再看一遍,仔細思考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能夠及時地通過云平臺進行匯總處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視頻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便于學生一段時間學習之后的復習和鞏固。
2.信息技術
為了保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翻轉課堂順利開展,高職院校應提供三個方面的信息技術支持。第一,資源建設方面,提出三層次結構:思科計算機基礎網絡課程、Office知識點視頻、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MS考試題庫視頻。第二,采用多種媒體發布技術,具體有:傳統圖書出版、網站、App Store端和微信公眾賬號,實現更及時、更全面、多層次的學習。第三,練習及試題庫方面,購置專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系統,給學生提供最專業的練習環境和考試題庫。
3.活動學習
在活動學習中設置四級思維模式,翻轉課堂被分為體驗參與、概念探索、意義建構和展示應用四個階段。例如,第一步,體驗參與階段,讓學生課前借助微視頻理解邀請函的制作。第二步,導入場景、概念探索階段,在課堂上,以發放學校通知書為背景,讓學生探索如何快速制作多份通知書。第三步,意義建構階段,拆分操作點,讓學生掌握郵件合并的操作步驟。第四步,展示應用階段,讓學生制作相似的通知書。
三、總結
翻轉課堂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而教學設計為翻轉課堂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處在移動時代,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率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也采用了移動學習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為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地學習提供了條件。
參考文獻:
[1]楊 立.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運城學院學報,2015(3):4-6.
[2]祁 博.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4(24):82-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