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勝軍??
摘 要: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著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低下的現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當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現狀;對策
在信息技術不斷迅猛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能和信息素養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的根本。小學生作為新興的一代,肩負著國家繁榮昌盛的希望。因此,培養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是素質教育賦予義務教育的責任和使命。小學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對于提升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升。就目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而言,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信息技術課程不被重視,教學效率低下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中,筆者結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新課改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有效性對策。
一、 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雖然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卻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如下:
(一) 課時少,課程間隔時間長
在小學階段,語文、數學是最重要的兩門學科。到了小學三年級,英語開始在學生的學習中扮演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信息技術課程卻一直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對于廣大的教師和學生而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副科”。正是因為信息技術課程的這種“副科”地位,使得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存在課時少、課程間隔時間長的特點。這樣的課時安排,對于提升小學生的信息素養而言作用是比較有限的。
(二) 教學效率低下
當前,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存在著應試化較重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都是立足于課本教材,照本宣科,不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這種知識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一些枯燥的、單一的理論知識,使得學生們難以理解和消化,最終使得信息技術的課程開設形同虛設,難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三) 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的實踐能力低下
從根本上講,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方能促進學生的信息技能提升。但是,在實際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如課時少,沒有給教師預留更多的實踐操作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教師難以開展有效的實踐課程;等等,這些因素的影響,使得信息技術的課程存在著重理論而輕實踐,學生實踐能力低下的現狀,難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 新課改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對策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而對于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而言,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本就是國家素質教育實施的一個基本體現。因此,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不應當將素質教育的課程上出應試教育的味道。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該如何創新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呢?
(一) 轉變教學理念,重視信息技術課程
21世紀是信息化、知識化和網絡化的社會。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知識和能力成為人們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而信息素養作為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現代人才競爭力的核心本領。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轉變自己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理念,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中不斷改革和創新,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為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奠定基礎。
(二)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于事物的重要性認知不足,不懂得什么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學生對于一切事物的關注,都是源于一種本能的興趣。因此,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而言,應當不斷激發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往往會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無限的興趣,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廣泛參與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調整計劃順序》章節時,可以給學生們創設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同學A總是忘記做作業,為了克服這個毛病,同學A設計了幾種完成作業的計劃,請同學們幫忙查找他計劃中所存在的問題。這個題目一出,學生們瞬間都充滿了興趣,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有忘記做作業的毛病,且小學生都有喜歡挑別人小毛病的喜好。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學生們聚精會神,教學的效率自然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形成融洽教學氛圍
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課堂紀律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是他們普遍存在的特點。因此,一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會偷偷地玩游戲而置課堂教學內容于不顧。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當妥善地處理這些問題,避免師生關系的惡化。如果教師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大聲地呵斥,將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害怕的心理,而這樣的心理是不利于學生愉快學習的。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只需要間接地提醒一下玩游戲的學生,讓其產生羞愧感,從而不再好意思玩游戲,并自覺遵守教學紀律。這樣的處理方式,對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融洽的教學氛圍是比較有用的。而這種融洽的教學氛圍,是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課程,在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提升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存在不少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徐春益.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浙江教育技術,2009(03).
[2] 吳小源.淺談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