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觀念,不僅是對“以人為本”這一思想的具體詮釋,更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在這一新的理念的指引下,結合高校工作及學生的具體實際,努力構建學生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新機制。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1 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內涵與關系
“人文”這一概念在我國最初源自《易經》,其大意是用文明的精神來教化廣大群眾;人文關懷是人類由原始社會進入近代文明的重要體現,此為人文關懷之最初內涵。在當代,重新解讀“人文關懷”這一概念,除了強調人的個人價值、人格等因素外,還有了許多新的時代化的內容,特別是把廣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關懷”結合起來,,這不僅使“人文關懷”的內涵得到了延伸,同時也使其落實到了實際的現實問題上來。
“疏導”有別于教導及指導,它更重視對教育對象心理關懷及實際需求的了解。所謂的“心理疏導”,就是在了解、遵循心理活動規律的基礎之上,運用言語或非言語的溝通形式,達到影響、改善對方的心理狀態水平,改變心理問題人員的認知、行為等,從而使不良的心理狀態得到消除。
人文關懷偏重于從外在方面達到教育和育人的作用。人文關懷的主要理念在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達到“充分的存在”。它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受教育者面對的實際問題相聯系,用人文關懷的方式,在尊重、理解、關注學生實際需要的條件下,發揮學生的主觀作用,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人進步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側重于改造人的思想認識方面,而心理疏導工作偏重于人的心理改善、強化方面;因而,開展心理疏導工作,不僅增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性,也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以合適的方式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同學生對等的進行思想層面的溝通交流,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學習、生活、經濟方面的現實問題,同時也對學生的健全人格及思維習慣有著很好的作用。
2 強化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現實意義
(一)培育學生健康心理,實現育人目標
近年來,因為心理問題而發生了不少的校園慘劇;據統計,全國高校每年都發生多起大學生自殺事件,很多學生遇到學業、感情等問題,思想上無法排解,便很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目前的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占到相當大的比例,他們普遍有著自控能力薄弱、忽視人際關系交往的問題,加上種種社會因素,學生們很容易有著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因此,廣大高校思想工作者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強化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方面的重視已經變得十分緊迫。
(二)有助于和諧校園氛圍的建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中,增加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的重視,有助于構建良好氛圍的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這一工作,不僅應關注校園外在方面的建設,更要注重對學生內心世界和諧的建設。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狀態問題的關注,構建和諧校園的工作便難言完整。建立和諧校園的工作,是實際落實實踐以人文本這一要求的實際需要。以人為本,要求我們應當在關注、尊重個人的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進步與成長,建設令全校師生感到心理愉悅的內部及外部環境。對學生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通過心理健康咨詢等具體工作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思想、人際關系維度的難題和困惑,合理認識與處理自己面臨的心理問題與挫折,使他們學會通過自我調節及自我控制的方式,達到心理愉悅的境地,真正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3 結合現實情況,切實搞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時代要求,豐富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也對在新的環境下搞好大學生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就是在對大學生群體尊重的基礎上,以人為本,從內在調動大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能動性,引導他們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單單是要從教育、引導的方式實施,還應當實際的關心人,幫助人,尤其是在社會的復雜亂象環境之下,關注廣大同學的心理健康與發展更變得有必要。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當結合眼下大學生的生活、心理狀態,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學生個體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廣大高校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工作,往往都是通過制定一些規范、統一的標準,頒布一些具體的制度來加以管理和實施;但學生之間,其成長環境、成長歷程、品格特點均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在注重學生整體統一規范的基礎之上,保持對學生個體個性化發展要求的重視,這樣才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正視學生的現實個性化要求,也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實際實踐;依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訴求,規劃實施不同的方案及措施,從而保證和激發學生在接受教育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個人積極性。廣大高校應當積極鼓勵大學生們結合社會實際和自身的特點及長處,積極開展各種責任人物、奉獻人物的評選、評比工作,積極發揮榜樣的作用和力量。
(二)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關心和關懷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一種育人、育德的綜合的教育活動,其中的教育引導工作是其重要的工作手段;通過教育引導工作,能夠直接地將意圖傳達的內容諸如學生的思想當中,但單純地實施教育引導,使得受教育者只是被動性接受思想和觀念,就無法形成長久的效果。只有真正地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真正實施起來,取得好的效果。
充當服務者這一功能,要求廣大工作者要切實抓住學生關心遇到的現實實際問題,強化服務者的意識,增強服務的功能和平臺,在為學生開展服務的過程中實施教育引導的作用。
(三)注重對學生人格培養和心理健康的關注
關注、培養廣大學生的人格是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重要工作內容,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社會競爭的激烈化和學習壓力的日益增大,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問題變得越來越受人關注;因此,學校更應當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養成。通過舉辦各種學生愛好社團組織、文藝展等、豐富學生的內心和校園生活,激發學生的心智發展。要注意從心理問題角度引導學生合理看待自身及社會,正確處理難題、挫折;開展對學生們心理狀態和諧的建設,確保學生們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性心理狀態,實現校園的真正和諧發展。
(四)注重對網絡和網絡信息的結合和利用
隨著網絡的高度發展,傳統信息交流渠道的單一化特性被沖擊,信息也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象。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信息,大學生們不再只是單純地接受教育工作者們傳達的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來選擇并感悟自己所感興趣的信息。
網絡的普及和對信息傳遞渠道的沖擊,使我們必須及時豐富傳統的教育開展方式,在堅持傳統教育方式的基礎之下,將工作的實施及時開拓至網絡上,加強網絡上的疏導和引導工作。教育工作者們應當積極從網絡上了解同學們的思想狀態及需求,為進一步教導學生、服務學生提供實際的依據;還要通過建立網上心理疏導、咨詢的網站,幫助學生及時解開心理困擾,形成正確的對待問題、事物的看法。
參考文獻
[1]孟曉樂,人文關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4(S6)
[2]李從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輔導機制的構建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0)
作者簡介
賈碧珍(1984-),女,漢,四川長寧,大學本科,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