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韜
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素質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已對機械加工制造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就機械加工制造專業而言,它其實是一門以機械制造工業為主線的專業課程,此外,其還兼具機械加工設備、夾具等知識點,著重突顯出了重素質、講實踐、涉及面廣的特點。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早已習慣了以教材為依據,按部就班地進行“你講我學”,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從加工工藝到實際應用,這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看似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內化相關知識,但是實際上,卻恰恰相反,尤其是在實踐操作環節,教學的效果尤為不理想。主要原因有: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操作相距的時間太久,這不僅會讓學生喪失操作的興趣,同時還會讓學生因為時間的問題,在操作的時候,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忘記了。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教學現象,任務驅動教學法便應運而生了。在此,本文就將以如何更好的在機械加工制造專業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為主要內容,進行相應的策略探究。
關鍵詞:職業教學;任務驅動;機械加工;教學應用
任務驅動法,簡單的說就是一種以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為根本的新型教學方式,其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即教師要先為學生設計一個探究任務,讓學生可以有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之后,學生就要充分借助合作學習、獨立思考、動手實踐等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知識,增長見識。許多教學實踐表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加工制造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熱情,提高學生探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促使相關專業、課程的快速發展。
一、 積極遵循任務驅動教學原則是前提
在機械加工制造專業的實際教學中,任務驅動法應用的合理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的效果,為此,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價值,遵循任務驅動教學原則便成了教師首先要去完成的任務。那么又有哪些原則需要教師和學生去遵循呢?第一,因材施教,分層設計。對學生而言,其每個人都是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所以,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已有的學習基礎上實現提升、激發自身對學習任務的興趣,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以最近發展作為依據,進行分層次地任務設計。例如在學習“抄畫平面圖”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分別設計兩個任務讓學生探究,即讓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完成“實現單一內外相切”的任務,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去做“圓弧的內外相切、混合連接”的任務。像這樣,有計劃、有分層地設計和分配學習任務,不僅可以有效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讓優生更優、差生更好。其次,逐步遞進,由淺入深。任務驅動法必須要以實際教學內容及情況為依據,進行新舊知識整合,進而構建出逐步遞進、由淺入深的任務驅動教學法,使機械加工制作教學得以呈現出螺旋式的教學現象。例如在教授“回轉體的結交線”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舊知識——基本體三視圖,以此為鋪墊,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內化能力。可以說,像這種“鏈接式”的任務驅動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推動課程的快速發展。最后,主體意識,有效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同于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它主要是學生的主場,為此,為了更好地發揮任務驅動的作用,教師就可以從這一點著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互動中完成任務,將學習的主權在無形中轉讓給學生,讓學生思、讓學生問、讓學生探究、讓學生解決。
二、 合理完善任務驅動模式構建是關鍵
合理完善任務驅動模式構建,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環節:第一,任務設計分配環節。機械加工制造知識和實踐技能需要通過典型且明確的任務來實現,而任務的展現和分配則要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實現,建構主義教育原理告訴我們,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接受任務驅動教學的主要途徑,而這一途徑在機械加工制造專業課程中可以說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實際教學的導入環節中,教師就要加強對情境創設的重視,以教學任務為主要依據,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設計。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被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才能在興趣的趨勢下積極探究任務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確定數控機床對刀和刀具補償的方法”時,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任務,即工件坐標系和機械坐標系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確定的?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確定?任務明確提出來以后,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強的探究欲望,這可以說對于后續的教學有著極強的引導作用。第二,任務實踐探究環節。這一環節是任務驅動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核心環節,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獲取新知識、增加新感悟。古語所說的“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練”就是這個道理。學生親自上機操作,遠比教師單純的教授要更能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主要價值就是引導,換句話說就是將等同于學生學習內容的任務分配給學生,進而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獨立思考等學習形式中自己完成學習任務。這一環節,我們又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部分,即嘗試探索部分,學生在任務的分配中會被激發學習的求知欲,這時,教師就要將課堂大膽地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嘗試中質疑、釋疑;講解演示部分,機械加工制造專業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教授的重要性。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的演示就是其展現主導的重要途徑,為了避免學生在探索的道路中走彎,教師就要及時地指導學生、點出問題的所在、引導學生找對嘗試的方向;創新改造部分。這一部分簡單地說就是借助新知識,對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加工和完善,這是學生對新知識的初步運用階段,同時也只有經歷了這一階段,學生才能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實現提升,進行具有創新性的練習。第三,任務評價評議環節。機械加工制造專業的實踐性極強,所以在進行相關的學習評價的時候,教師就要打破傳統評價方式,將評價點立足于“學習過程”,引入生生互評、自評等評價方式,實現評價評議多元化。當然,對教學進行總計也是這一專業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為只有有了這一環節,學生和教師才能在反思總結中認清自己的學習以及教學現狀,才能真正地將教學內容具體化、趣味化、豐富化和條理化。
三、 科學營造任務驅動教學情境是保障
在任務驅動教學活動中,如果說教學任務是核心,那么教學情境就是堅實的后盾了。就科學營造任務驅動教學情境而言,其主要的目的有兩個:其一,促使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二,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專業實踐技能。以此為標準,教師就可以進行以下幾種教學情境的創設:第一,基本型任務情境。這一創設方式通常應用于教學導入環節,主要是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為之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想將基本型任務情境的價值最大化發揮出來,教師除了要轉變教學理念外,還要將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能夠借助感性和理性來獲取新知識、增加對機械加工制造專業的學習興趣。第二,綜合型任務情境。這一情境的創設,簡單的說就是讓學生借助已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提供的任務學習背景。相較于前一種,綜合性任務情境要更開放、自由,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之說,為此,教師就要在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的同時,將任務情境同實際生活、國際大事、社會問題等聯系在一起,以此來增加它對學生的影響力。通過綜合任務情境的展示,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從更深的層面去思考和感悟。例如在學習“刀具結構及材料”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這樣創設情境:“假如你是一家企業的員工,要對公司的刀具進行結構和材料的統計,以方便接下來的修繕工作。那么,你會如何做?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在這一虛擬教學情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充分發揮了學生自己獨特的個性。
小結在機械加工制造專業教學課堂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有效地將傳統教學環節轉變為實際操作的教學任務,即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必須要將手、腦、眼并用起來,積極參與到與實際工業環境相接近的學習任務中,并在教師的指導和糾正中,達成教師提出的目標。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這一專業中實現知識的鞏固與內化,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總而言之,為了更好的在機械加工制造專業中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價值,教師就要積極倡導學生借助動手操作、自主參與的方式,相互啟發,共同能力,進而實現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姜興剛,彭翀,王延忠.基于任務驅動的機械制造專業方向課和專業綜合實踐課的無縫銜接[J].教育教學論壇,2016.
[2] 唐慶菊,于鳳云,張文生,蘆玉梅.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造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
[3] 戴麗華.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運用[J].求知導刊,2013.
[4] 劉尚坤,呂亞玲,霍娟.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