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敏
摘 要:我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現在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很多人把外來文化思潮中的糟粕當做學習的榜樣,面對自己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卻視而不見,甚至還大放厥詞的稱之為“時尚”。對此本文從傳統文化的遺失、現狀、回歸的意義來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狀;回歸的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271-01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食糧,傳統文化如同一個民族的靈魂,其中蘊含著茁壯生長的力量。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內涵豐富,源于五千多年的不斷積累和沉淀。西方的快捷文化雖容易為人們接受,但是其深度與傳統文化文化相差甚遠,不可比擬。當今世界,經濟飛速發展,人們面對的外來誘惑越來越多,每一位中國人都有責任繼承并傳播傳統文化?;仨鴼v史,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數千年不倒,之所以能夠在當今世界續演不朽神話,究其原因不僅僅是我們有占世界近1/5的人口,不只是我們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不限于四大發明對近代科學技術產生的積極影響,而不容忽視的是我們所擁有的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在歷史進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一、傳統文化的遺失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地加強了文化經濟交流,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越來越大,人們的價值觀隨之變化。例如在教育領域,時常聽到教師的抱怨,老師們抱怨現在的教師“壓力山大”,學生不聽話、難教,對學習不感興趣等等。對此我們捫心自問:“這是怎么了?是社會變得浮躁了,還是什么地方出現了紕漏?”對比古今就不難發現問題的的根源所在,現在是一個全球開放的時代,人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尚沒有建立成熟的價值觀,就過早的標新立異,錯把糟粕當成精華來學習,沒有去粗取精、選擇識別便冒昧的追趕他人眼中的“時尚”。
二、當今傳統文化的現狀
從前的我們不知道網絡為何物,更不懂網咖、電腦、手機、iPad等網絡化的產品,那時候的人們想法簡單、思想單純,一心想著憑借優異的學習能力去改變命運,實現人生的遠大抱負,擔負起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梁啟超曾大聲疾呼:“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庇纱丝梢娚倌陜和^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原先沉迷于學習不能自拔,現在卻是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這種現象告誡我們不但要關心現代人的知識文化水平,更應關心人格與價值觀的健全。繼承傳統文化最核心的環節便是價值觀的培養。
近年來,國外孔子學院遍地開花,萬眾矚目,這足以體現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響。傳統文化的回歸理應如梁啟超先生所言,必須從少年抓起。如果從小就形成了一個錯誤的價值觀,那么長大就可想而知。所以在2015年“兩會”期間,姜昆就攜眾委員提出了一個提案:建議在小學階段把傳統文化課程列為必修課,建立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人格教育”課程體系,這是讓傳統文化真正的回歸。
中國青年網上一篇題為《外教看不懂中國學生的西方價值觀》的文章頗為引人關注,原文摘錄如下:
曾在中國授課三年的法國教師皮埃爾·塔勒比最近在他的《中國學生的西方價值觀,我也看不懂》一文中,談到了他對一些中國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困惑”。
塔勒比說:我的很多中國學生整日吞食著各種影視美劇,我能觀察到他們被物質、消費、愛情等等東西所激發出的動力,但是很少能看到為國家的前途所激勵的學生。塔勒比感嘆道:“教育必須著眼國家利益,并彰顯公共利益之概念,個人主義的泛濫能夠毀了一個國家。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如果現在沉浸在物質享受中的中國年輕人不知道,現在所享有的這一切都是借由一個強大的國家政府的話,那么長遠來看,中國的未來堪憂?!?/p>
這篇報道可以說讓人深受感慨,塔勒比的話很中肯,如果我們再不發現問題的根源所在、任憑這個問題發展下去,那么可以想象國家的未來。
三、如何面對傳統文化的回歸
袁行霈說過:“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一潭死水,它宛若滾滾不盡的江河,不斷吸納支流,或直或曲,或急或緩,或漲或落,變動不居,只有不斷以新的形態代替舊的形態,才能永葆青春?!痹趥鹘y文化的回歸問題上,要求全面認識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和外來的文化沖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傳播優秀文化的基礎上,還要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不斷地推陳出新,使中國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四、傳統文化回歸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歲月積累下來的,繼承、弘揚傳統文化,既可以增加對民族發展的了解,豐富自己的文化和眼界,也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還可以以史為鑒,提升思想深度??傊寕鹘y文化回歸,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養。
傳統文化的回歸,既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只有在繼承弘揚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促其生生不息,歷久彌新。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確是一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石雨昕.傳統文化回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現代交際,2017(07).
[2]任春梅,王建彬.讓傳統文化回歸語文教學[J].科學咨詢,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