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琴
摘 要:“支架式”教學作為建構主義理論提倡的有效教學模式,它在教師的教學和小學生的學習之間建立了一個有效的結合點,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對支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意義、支架式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教學實施的流程和運用策略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數學核心素養;小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深入實施,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支架式”教學作為建構主義理論提倡的有效教學模式,它的本質就是通過對學生所學知識的了解掌握,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措施為學生建立一個知識“支架”,使學生在更高的層次上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實現能力與素質的提升。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在教師的教學和小學生的學習之間建立了一個有效的最佳結合點,該教學模式既注重小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構建”,又注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式。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
一、支架式教學對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意義
支架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掌握和構建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獲得更高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在進行支架式教學時,一般是由教師為學生提出“問題情境”,并給出學生可以獲得的一些必要工具,再由師生共同確立學習的預期目標,通過對問題情境多種可能性的探究來獲得知識和提升能力。借助支架能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支架式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支架式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最近發展區”內,適當運用支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開展支架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提高其探究欲望,通過探究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而思維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三是讓學生學會學習。21世紀人才競爭的核心就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一個人只有學會了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素質,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通過這種能力的遷移,就能培養學生的全面學習能力。四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由于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猜想、推理、抽象等實踐活動來獲得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作為師生相互交流和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運用支架式教學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進行實踐探究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支架式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1.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運用支架式教學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設計時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樹立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最近發展區來安排教學內容,確定課堂講解的重點內容。設計的問題情境、解題思維方法等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要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教學設計要以問題探究為重點
探究學習能力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進行支架式教學設計,要利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認識產生疑問,這就要求教師設計教學內容要以問題探究為重點,要樹立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意識。有了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獲得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而且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問題支架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3.教學設計要以創設情境為前提
開展支架式教學,特別要注重情境化的學習,要為學生創建有利的學習環境,其意義在于為學生呈現所學知識的背景或環境,從而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因此,要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行學習,并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來接受和同化所學新知識,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以實際情境的創設為前提,既要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又要注重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以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4.教學設計要以合作交流為手段
進行支架式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社會性和合作性,要能夠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之間提供交流的機會。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注重為他們提供支架,要提高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學習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既能相互幫助,相互取長補短,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合作學習報告會的運用。
三、支架式數學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支架式教學實施的環節,并在每個環節中科學合理地運用恰當的方法策略,才能使支架式教學發揮其作用,實現有效教學,培養學生較高的數學核心素養。
1.預測最近發展區
支架式教學方法運用前需要預測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只有準確預測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提供有效的參考。為此需要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前期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等,才能有效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應用問題”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先預測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算式的有余數除法的口算和“加1法”與“去尾法”的應用,通過運用有余數除法的實際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有余數除法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本課將新學利用余數除法來探究解決實際問題。應把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和理解“加1法”與“去尾法”的作用確定為重點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把學生已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和“加1法”與“去尾法”作為已有發展區,把學生能在實際問題情境中運用“加1法”與“去尾法”作為潛在發展區,這樣就可以把已有發展區和潛在發展區之間的區域作為最近發展區,并以此來設計教學內容。
2.搭建支架
搭建支架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就是要求教師在新知識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生活經驗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問題情境,同時,教師應有目的地創設一些趣味性的懸念,既提高學習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進行“有余數的除法應用問題”教學時,可根據以上的預測,為學生搭建如下幾個問題支架:
支架一:在一列旅游小火車上有幾排長椅,每排長椅最多能坐5個人,現有41人則至少需要幾排長椅才能全部坐下?
支架二:在公園劃船時,每船最多乘坐5人,41個人最少需要幾只船?
支架三:小明拿20元錢去超市買飲料,每瓶3元,小明最多能買幾瓶?
支架四:小麗星期天洗印了35張相片,她要把這些相片放入相冊中,每頁只能放4張,請根據所給的這些信息,想一想能解決什么問題?
子支架1:至少用幾頁相冊紙才能把所有相片放下?
子支架2:這些相片最多能放滿幾頁相冊紙?
支架五:請根據“15÷4=3……3”來編一道類似上面的問題,讓大家共同解決?
搭建了支架后,教師還應給出學生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如,對于以上問題的解決可使用列算式的方法、擺方塊、用彩筆畫圖、多媒體演示、小組交流討論等方式來解決。
3.進入情境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以興趣為學習動力,再由于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走神,只有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讓學生的思維進入問題情境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多種方式手段來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究、合作交流,從而在問題探究中增強能力和素質。
4.進行支架式學習
進行支架式學習,根據教學內容需要,既可以運用自主探究方式,又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支架式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來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中做到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與融會貫通,這樣既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記憶與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時,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討論、相互借鑒、相互取長補短,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思維能力,最終達到學生觀點的一致,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例如,在上述搭建支架環節中為學生設置了五個支架問題,可運用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學習:
支架一:在該支架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并詢問學生究竟是需要安排8個長椅,還是9個長椅呢?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或辦法來為大家驗證一下。學生通過利用學具進行動手實踐操作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之后可以讓各小組進行課堂交流回報驗證方法及結果。
在本支架問題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師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觀察、動手、分析、計算、判斷和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讓學生體驗了解題問題的過程,并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交流,動手驗證,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也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得到發展。在支架問題二和三中,由于此問題與支架一類似,教師可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于學生,讓學生對“加1”的方法在解決問題中進行深入的體會,使之掌握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加1”,在什么情況下不能“加1”。這個過程還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更好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素質教育理念。
再如,在支架四和支架五中,這兩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它的解決方法和答案是不唯一的,有利于學生對本次課程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拓展延伸。通過對上述五個支架的學習,就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實際應用問題的“加1法”與“去尾法”在不同問題情境中的運用技巧,這樣就能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并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和經驗得到豐富。
5.教學效果評價
當支架式學習結束時,教師通過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及學習結果的評價,如果認為學生完全掌握了所學知識,并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即穿過了“最近發展區”,則教學支架就自行消失。同時,在支架式學習結束時,還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既要對個人的學習進行評價,更要注重對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既要評價學習結果,更要評價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態度及情感表現,使“三維”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結束語
支架式學習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能為小學生的學習提供恰當的幫助,使學生借助于“支架”向深層次的知識領域爬升,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高。因此,需要教師理解掌握支架式教學的內涵,掌握其應用流程和環節,以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公丕軍,張晶.淺談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1).
[2]彭樹元,周凌.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17(80).
[3]孫德惠.淺談情景教學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9).
[4]劉曉芬.淺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