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柳茹
摘 要: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教學模式,逐漸被任課老師所采納,也成為當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閱讀教學方法。群文閱讀是指通過一個或者多個主題,來讓師生共同進行閱讀探討的主題閱讀活動。通過這種活動,使學生能夠有重點、有計劃地進行閱讀理解和課外延伸,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來對知識有一個實質性的學習和掌握。而在小學教學中,如何利用好這一新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最大化地提升這種教學方法的適用性,為每一位學生的未來添磚加瓦,是任課教師應該去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教學
群文閱讀的開展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閱讀主題側重不同的閱讀重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帶有目的性地閱讀文章,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全面的提升,從而使學生的各項技能健康發展,達到新課標下素質教育的目標,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做一個良好的鋪墊。本文就從“情感表達”“故事內容”“寫作手法”為例,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應用群文閱讀。
一、以情感表達為主題
情感表達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文章寫作的目的就是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來表達一些情感或者觀點。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完善,生活閱歷較少,有時對于文章中表達的情感或者觀點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所以我們要利用群文閱讀這一形式針對學生情感表達方面進行一些訓練,我們可以設置一期以情感表達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來提高學生閱讀時的情感理解能力和寫作時的情感表達能力。
比如:在學習了《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后,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找一些與課文表達相似情感的文章,比如《甘愿浪費99%的努力》《用心靈去傾聽》等,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并且在課堂上要分別說說自己選的文章與課文表達的哪部分情感所重合,比如《唯一的聽眾》和《甘愿浪費99%的努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所做的努力,只要堅持,就會取得成功”。而課文和《用心靈去傾聽》都表達了人間的善良和愛意等。通過這些文章的閱讀和對比,讓學生理解不同文章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和觀點,能夠通過文章分析進行情感的剖析,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情感把握能力。
二、以故事內容為主題
如果說情感是一篇文章的靈魂,那么故事就是文章的血肉,一個豐滿的故事能夠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所以作為老師,應該去引導學生怎么來讀故事,從故事中吸取經驗和技巧,來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這方面能力,在課堂上以故事內容為主題做一個群文閱讀活動,以此來對學生的內容理解和寫作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一課時,我們可以以“三國故事”為主題,進行群文閱讀的開展,首先,通過教材引導學生對三國故事產生好奇心,可以讓學生探究下面幾個問題:“諸葛亮和周瑜不是同一個陣營的將領,為什么要一起抵抗曹操?”“為什么諸葛亮要聽周瑜的指揮?”“周瑜和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前和之后分別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等等,然后讓學生尋找資料,為大家演講,在調動起來學生對故事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之后,再讓學生去搜集閱讀關于《三國演義》的其他故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講說。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意識到故事對于文章的重要性,在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中能夠借由故事來提高閱讀興趣和寫作技能。
三、以寫作手法為主題
對于寫作來說,寫作能力的體現主要是在寫作手法的運用上,純熟的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夠將文章中的故事情節、情感含義生動地表現出來,提高文章的生動性和可讀性。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的黃金階段,所以我們要利用好這一高效的學習階段,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來教會學生各種寫作手法的運用,來提高學生對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的認識和他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為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學習打下基礎。
比如:在學習《草蟲的村落》這一篇課文時,我們可以首先分析這篇課文中整體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擬人、比喻),接著分析具體的句子所包含的寫作技巧,比如“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運用了什么寫作技巧,然后讓學生在課外去搜集和課文寫作手法相似的文章和句子,之后在課堂上進行閱讀分享,分別說說自己找到的文章寫作技巧與課文中的哪種寫作技巧重合,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讓學生對于寫作手法的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力得到加深,同時,對于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力也得到提高,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得到加強。
作為新出現的教學方法,群文閱讀因為本身的各項優點而被老師所采納,但是,目前對群文閱讀的研究和探討還不夠充分,容易因為運用不當而出現問題。所以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看到群文閱讀的前景和實力,在肯定其帶給我們的教學改變的同時,也要努力研究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適用程度,讓這種方法最大化地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成為每一位學子成功的強大助力。
參考文獻:
[1]申靜.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0):168.
[2]李芋勤.群文閱讀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文摘版),2016(2):20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