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娥+馮軍
【內容摘要】核心素養是引領學科教學的重要思想,是學生成長目標的重要闡述。高中生物教學中,需要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關注教學的改變,并以核心素養引領課堂教學。本文借助于“轉錄與翻譯”內容的教學,闡述了核心素養思路下的課堂教學,提出了以核心素養提升教學境界的觀點。
【關鍵詞】高中生物 核心素養 教學思考
最早由經合組織(OECD)提出的“核心素養”,經由歐盟理事會以及教育發達國家的研究之后,正成為世界范圍內引領教育發展的重要概念。根據北師大林崇德教授領銜的專家組的研究,我國對核心素養最權威的界定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這樣的視角下,高中生物教學應當有什么新的改變,是每一個一線教師需要關注并實踐的問題。
一、 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改變
高中生物教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主要因素來自于評價方式的改革。但其也有一個不利的影響,那就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于重視知識的記憶與運用,忽視了生物學科作為自然學科應有的探究能力培養。核心素養作為新的引領性力量,其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目標提出了明確的界定,那就是“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筆者以為,這里所說的關鍵能力就包括探究能力在內。而要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就必須讓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真正體驗探究等過程,真正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建構。
以“轉錄與翻譯”這一知識的教學為例,作為高中生物中較難的學習內容,如果選擇讓學生機械記憶本節的知識,顯然是不恰當的。而如果要讓學生真正進入探究狀態的話,教學又應該作出什么樣的改變呢?對此問題筆者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這樣幾個觀點:第一,將專業的概念如密碼子等進行形象化處理,以便讓學生可以順利地建立關于密碼子的表象,從而在利用這一概念進一步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至于感覺到陌生;第二,重點設計“探究遺傳信息的傳遞途徑”這一內容,讓學生真正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以實現對生命的感知與體悟,同時形成對生命科學技術的認識與探究實踐;第三,從核心素養角度建立對“轉錄與翻譯”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尤其是隱藏在生物知識背后思想方法與人文精神等。
二、 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
具體到實踐過程中,核心素養引領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或許可以按如下思路進行,現以“轉錄與翻譯”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進行詳細的闡述。
“遺傳信息的傳遞途徑”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正是在對其探究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相關的認識并形成概念的。因此,該探究應當成為本課設計的核心。而且從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探究遺傳信息的傳遞途徑不僅可以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形成探究的能力,還能讓學生沿著這一主線構建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這原本就是指向“核心能力”的。于是,筆者進行了這樣的兩步設計:
首先,探究情境的創設。筆者設計的引導性問題是:什么是基因?作為生命本質的核酸與生命活動體現的蛋白質,這兩種分子是如何建立聯系的?這兩個問題可以打開學生的探究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梳理探究活動(可以參考課本上的介紹),進而再提出驅動性的問題:RNA的合成發生在細胞的哪個部位?細胞核交換后,為什么細胞質內會出現作有標記的RNA的分子?如果RNA被降解,進而蛋白質合成受到阻礙,那加入相關的RNA之后蛋白質的合成能否繼續進行?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的思考不斷深入。
其次,探究的進一步深入。在以上情境中的師生努力,實際上已經打開了探究的大門,且進行了初步的探究,但從探究能力形成與生物核心素養所強調的“對生命科學技術的認識與探究實踐”角度來看,本探究過程還需要進一步挖掘潛力?;谶@一思考,筆者提出的問題是:在以上探究的過程中,當我們想知道RNA的合成位置時,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在細胞核交換的實驗探究過程中,又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這兩個問題都是指向研究方法的,也就是指向“關鍵能力”的。在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也就是在學生明白了遺傳信息是從DNA傳遞到RNA分子的過程中,經歷的就是一個“轉錄”的過程,而RNA分子到蛋白質分子的過程就是翻譯,這兩個概念建立之后再探究轉錄與翻譯背后的方法機制,學生就會認識到細胞移植法在實驗中所起的關鍵作用,而對RNA特有物質尿蜜啶的標記,以及適時取核則是技術關鍵。很多學生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后,就意識到科學方法與關鍵技術的運用,才是生物實驗得以成功并取得成功發現的關鍵。
這兩步的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挖掘方法與人文因素,就可以獲得知識建構層次之上的認識。
三、 核心素養提升生物學科教與學的境界
從已有的實踐反思,從核心素養對以及更為具體的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角度來看高中生物的教與學,需要從教與學兩個角度審視教學境界。
從教的角度看,固然要關注學生的考試需要,但更要關注生物學科自身的特質,以及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生物是自然科學,也是前沿學科,當代社會生物技術的發展正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將學科教學的層次提高到超越知識積累的層面,對于高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來說,是有明顯的積極影響的;而從學生學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希望課堂只有機械的知識積累,他們需要經歷一個真實的探究情境,以滿足自然學科的學習心理。
故,通過生物學科的學習,建立對生命的感悟與敬畏,對自然和諧的認識,以及對生物科學技術的認識及探究體認,是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必然取向,是教學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 俞紅成. 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策略[J]. 中學生物教學, 2016(08):18-19.
[2] 劉凱. 基于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研究[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6(21).
(作者單位:江蘇省大港中學;江蘇省鎮江市丹徒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