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妮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著眼點,通過閱讀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在語文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點越來越成為語文界的共識。文章就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6-13
一、引言
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鑒賞和探究文章思想的過程。學好語文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通過閱讀和感悟文字,來培養一種較高層次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品位、修養氣質,提高生活質量。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參考因素,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十分重要。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優秀文化作品,蘊含著作家的真善美情思,閃爍著人類的智慧,體現了豐富的風土人情、名言真理、高尚品格、英雄事跡等。閱讀這些作品能夠美化人的心靈,獲取多方面的精神給養,廣泛地吸取人類的優秀文化知識,能夠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和反省,享受豐收的喜悅。那么,如何讓閱讀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試金石呢?
二、閱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助推器
在語文課上,當學生閱讀課文之后,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就能了解吳敬梓在《范進中舉》中所表達的反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思想,就能體驗朱自清在《背影》中所描寫的人間至情——真摯的父子之情。
在閱讀教學中,誰是閱讀的主體,這是閱讀教學中必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傳統的閱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先是教師鉆研教材,閱讀教參及相關資料,然后寫出教案。課堂上的教學環節沿用這種固定的模式,這種“請君入甕”式的教學,使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泯滅,創造的天賦被扼殺。
但是在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對所讀內容消化理解、深思品味、汲取精華,就會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從而為語文學習提供源頭活水,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獨特的個性化感悟。
三、注重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提高
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將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全面均衡發展,將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對語文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但這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
我們可以在正式進入課堂教學前先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學生也可以在課前進行廣泛的閱讀,然后再在課堂上將閱讀中的一些收獲分享給全班同學。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可以對閱讀到的好文好詞、生活見聞等進行分析,充分激發起學習語文的熱情,拓展知識面。教師要做好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之中,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此外,教師要懂得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設置的靈活性,把握好教材中給教師和學生留的學習空間,借助豐富的閱讀材料輔助,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讓有限的課內教學向充滿無限的課外延伸,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增長學生的見識。
四、閱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內涵,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閱讀作為獲得知識最重要的途徑,是中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的重要手段。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說,只有博覽群書,尤其是經典著作,才能更好地完善他們的人格,豐富他們的人生底蘊,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成長,讓學生受到更好的人文熏陶,引導他們走向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去品味經典作品的醇香,歷練人生的征途,要正確地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尤其要重視豐富學生的人文內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去感受、去認識特定的人物形象,通過大量的閱讀來開拓文化視野,加深對世界和歷史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增添知識文化修養,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營養,尊重多樣文化形態,增長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廣泛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精華。
五、閱讀有利于情感的熏陶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形成的黃金時期,也是形成健康、積極、高尚的情操和審美素養的重要時期。當代中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充滿各種誘惑,為避免不良思想的滲透,需要通過閱讀好的作品來提高學生的辨別力。而好的作品往往充滿著鮮明、強烈、健康的思想感情,它在內容、語言、表現形式等方面使中學生容易得到熏陶和感染,升華他們的品行,健全他們的人格。因此,閱讀在促使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感情上有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只有在語文閱讀教育中滲透人文情懷,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質疑釋惑、詰問辯難、默思踐行,方能培育有偉大品格的人,在審美的愉悅和體驗中得到靈魂的洗禮和精神的升華,進而獲得豐富的學養。
六、閱讀是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
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些著名的作家常常回憶說,他們的語言、文學修養大都來自青少年時代如饑似渴的閱讀。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無數事實證明,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借助閱讀教學。只有經過大量閱讀才能深入感悟生活,才能積累詞匯,才能進行仿寫,從閱讀的文章中吸取思想精華并體現在自己的文章中,才能有所創新,進而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即使初中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也能在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群書中選取最適合自己文章的內容,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假使學生從不閱讀或很少閱讀,那么其詞匯必然貧乏,寫作就缺乏素材,照搬書本的東西。若學生對豐富多彩的文章表現形式及技巧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又何談作文水平的提高呢?學生從閱讀中感受到文字之美,激發出寫作的靈感和沖動,所以,閱讀是中學生寫作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環節。
七、結語
總之,新世紀的語文教師只有深刻領會和把握當今語文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的內涵,把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才能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享有快樂體驗,培養學生的多元和創新思維。這也就達到了新課標“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的要求,而這正是學生最大的收獲,也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 讓閱讀真正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試金石吧!
參考文獻:
[1]楊雅娟.關于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112.
[2]薛書銳.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 大觀周刊,2012(50):259.
[3]嚴永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