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由于農村小學生家長對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家庭教育的缺失嚴重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農村小學家校聯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家校攜手共育,朝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標,乘著新教育的翅膀,讓孩子們在家校共育中茁壯成長!
關鍵詞:家校合作;共育成長;初探
我們夏官營美豐實驗學校是一所典型的鄉村學校,家長都是農民。加上特殊的地理環境——地處大學城附近,班上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對子女教育關心不夠。隨著農村外出打工人數增多,導致農村學校家庭教育空缺,加上單親家庭的存在,造成不少學生缺乏自信心,沉默寡言、自卑心理極強,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了學校教育均衡發展。
新教育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沖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因此,只有密切聯系家庭,依靠廣大家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促進農村小學家校合作,共育學生成長呢?
一、 成立家長委員會組織機構
為進一步落實新教育家校共育行動,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緊密結合,團結和組織廣大家長協同學校抓好各項工作。我們首先要建立班級家委會,班主任推選有組織能力,關心教育,樂于奉獻的人擔當家委會主任,然后由各班家長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5~8人擔任班級家委會成員,共同關心和支持班級教育工作。其次,學校又在班級班委會的基礎上又成立了學校家委會組織。為了發揮家委會的突出作用,擴大教育信息,更好地發揮家委會組織的實效性,我校于2017年9月8日隆重舉行了家長委員會成立大會。
學校家長委員會組織機構的成立,為家庭與學校教育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力。
二、 搭建家校育人平臺,辦好家長學校
我校自2017年開展新教育以來,為了更好落實新教育家校共育這一行動,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一目標,學校有序地開展各種活動,搭建起了家校育人的良好平臺。借助這個平臺,學校利用各種活動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們在這個平臺上找到了家長的職責,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有些家長感觸頗深地說:這樣的輔導學生需要,我們更需要,希望學校以后要經常性地開展這樣的活動,使我們和孩子能夠更好地溝通,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三、 有針對性地開展家訪活動
為了加強學生思想教育,進一步讓家長和教師互相了解學生情況,加強教師和家長很好溝通,發揮家校共育的作用,我校每學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家訪活動。
每次活動開始前,學校首先制定活動方案,教師會議上校長宣讀活動方案,使每一位教師深刻領會家訪的重要性。并制訂了《“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計劃》,印發到每位教師手中。家訪以班主任為主,任課教師為輔,班主任每學期對班內學生的家訪率達到三分之一以上。每位教師都能做到有重點地選擇家訪對象,做好充分的準備,本著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不走過場的原則進行家訪活動。家訪后還下發了《榆中縣夏官營美豐實驗學校教師家訪記錄表》,要求家訪教師認真填寫匯總。通過家訪活動,教師與家長傾心交流,分析孩子在學習態度、思想動態、健康狀況等方面的得失,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良策。家長也深刻領會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立志配合學校加強教育,促進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四、 有效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
為了更好落實新教育“家校共育”行動,我們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家長開放日”活動。活動開始前,全體教師共同商討開放主題、活動目的、活動形式等,精心設計活動方案。開放日那天,家長們放下手頭的家務活,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家長們興致勃勃地走進班級跟孩子一起上課,課間活動時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參觀校園,感受校園文化的氣息,參觀學校圖書館,感受書籍的魅力和書香之氣。活動結束之余,學校召開家長座談會,座談會上,家長們認真聆聽宿校長關于家校共育的專題講座。并認真填寫《家長問卷調查表》,留下了合理的,適合學生發展的寶貴意見。家長們的一舉一動,充分說明了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認可與支持。
家長開放日活動的開展,拉近了家校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家長真切感受到了孩子課堂上的表現,傾聽了孩子的心聲。多方位,多角度地領會教育子女的重要性,開闊了視野,消除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的不和諧音符,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稱贊。
家長歷來是教師不可缺少的教育合作伙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夏官營美豐實驗學校愿乘著新教育的翅膀,讓孩子們在家校共育中茁壯成長!以家長學校為載體,依托家委會為,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的新路子,不斷創新家校共育的工作模式,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和諧育人體系,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作者簡介:
張菊芳,一級教師,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美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