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得
摘 要:借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數學走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借信息技術擴大課堂容量,增加學生學習機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借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現式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借信息技術多樣的刺激性,幫助學生獲取并牢固保持數學的基礎知識,解決許多數學重點與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創新思維;自主學習;高效課堂
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導思想,而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增加了課堂教學密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下面就談談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體會。
一、借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數學走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可以聲色并茂地展示所學內容,是創設情境最有力的工具。能使教材“活”起來,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用信息技術展示生活中的各種軸對稱圖形,如鮮花、樹葉、飛機、國旗等畫面,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美,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又如教學“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行程問題”時,我首先借助信息技術演示兩輛汽車的運動過程,如追及問題、相遇問題、環形跑道等問題。然后提問:“誰說一說剛才的畫面中汽車的運動狀況?”因為有了形象動態的演示,學生很快就將相遇問題的關鍵詞“同時、兩地、相向、相遇”說了出來。正因為有了直觀的感知,學生能很容易地解答相遇問題了。
二、借信息技術擴大課堂容量,增加學生學習機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強,使大容量的信息交流和訓練成為可能。我在制作課件時從知識復習、例題講解到鞏固練習,每一教學環節都設置成不同的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進入相應層次進行練習,這種交互性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活動的機會,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從而實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另外,傳統的用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老師的板書要花費很多時間。特別是如今出現的一些新題型,如閱讀理解題、實際應用題、知識探究題等,都是一個題目就是一大段文字,如果在課堂上要把這些題目抄上黑板,對于四十五分鐘的一節課來說就是一種浪費。把多媒體引入課堂,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借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現式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資源,如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能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探究性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比如教學探究性活動“鑲嵌”時,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我利用多媒體播放“美麗的鑲嵌世界”,讓學生走進一個五彩繽紛的圖案王國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種問題。然后讓學生利用校園網資料,搜集相關的平面鑲嵌圖案,在教師的指引下,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探究各種問題,并總結規律和歸納結論。最后讓每組學生把探究成果展示出來,互相交流、對比、歸納。信息資源可以開拓視野,激活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實踐中去。
四、借信息技術多樣的刺激性,幫助學生獲取并牢固保持數學的基礎知識,解決許多數學重點與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大大加強了感官的刺激,既能聽到又能看到,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教學“點的軌跡”,學生最終會知道“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象力的?!稁缀萎嫲濉酚行У亟鉀Q了這一問題,它把點的動態形象地組成直線或射線,這種動態的圖形是十分完整、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另外數學教學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可以解決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難點、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三視圖》時,初中學生的空間觀念尚停留在感知上,而要讓學生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由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難度很大。利用信息技術模擬演示,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想象、比較、綜合、分析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的空間觀念由感知上升為內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進行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培養其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效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