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龍 王沖
摘 要:新課程標準已經推行了一些年頭,在這股勢頭的推動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必須要轉型適應創新需要,同時催生了全新的教學模式,推出了全新的數學教學觀念。順應互聯網大發展大繁榮的趨勢,結合數學課堂的授課目標,并應用生活場景式的數學授課形式,是目前較為可行的小學數學授課模式。主要通過現實的教學案例來展現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授課模式創新的實踐經驗,以期給各位同行以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教學
小學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根本所在,若想在授課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必然要求老師在授課模式上有所創新,使用各種教學方式,并采用現行的多媒體設備,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盡可能從其生活中切入,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進而促使老師和學生之間形成優良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生的數學理性思維,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實效。
一、善用微課資源,提高課堂效果
(一)課前預習
互聯網在我們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它是一個方便快捷的工具,我們可以利用其中的“微課”資源,在較短的時間內,有側重點地把課堂的重點內容表現出來,以便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所側重地了解下節課堂的重點內容。
舉個例子,在我們學習圓的有關知識時,在課前預習的微課中,老師可以布置學生回去先行觀看老師在群里面上傳的預習微課視頻,這些微課視頻需要老師在課前制作好有關的材料,通過微課視頻對圓的性質和面積計算公式的講解,讓學生對圓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并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和切線的重要意義。經過初步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重點有所了解,因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會更清楚學習的側重點。
(二)課堂學習
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用“微課”資源開展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通過電腦課件的形象展示了解學習內容,從而對數學知識有深入了解。新課標推進中,更加重視老師角色的轉變,要從指導者變成課堂的參與者,而在課堂授課過程中使用“微課”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彰顯老師的參與性,這樣一來,不但減輕了老師的授課負擔,還有益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舉個例子,在學習“人民幣”這個章節的內容時,通過“微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工作,能夠將我國人民幣不同時期的使用版本清晰地展現出來,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資源,了解我國人民幣的變遷。同時還可以給學生下載他們愛看的動畫片《蠟筆小新》的橋段,里面的主人公蠟筆小新由于不知道“元、角、分”之間的單位換算規律而無從判斷商家該找回多少零錢給自己。在課堂上展示此短片時,老師應當適時地告訴學生,學習人民幣的單位和運用基本的加減法運算準則,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生活情景切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應用生活情景切入小學數學課堂授課的模式中,老師主要是選用動畫、電腦、繪圖工具等形式給學生展現生動的數學課堂授課內容;將現實生活中的資源融匯到上課的課件中會更容易喚起他們的共鳴,而美輪美奐的視頻和繪畫相整合的數學課堂授課模式,可以迅速地將孩子們的眼光吸引過去,收獲學生的注意力便是成功課堂的一半了。再者,通過生活情景引入教學內容,是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發展需要相契合的授課模式。在小學學習的生涯中,他們的智力發育要求他們以具象學習為主,而對抽象思維還沒有太高的要求。通過生活情景作為學習的切入口,通過一系列視頻和片段的展示能夠迅速聚集學生的目光,將他們引到我們所要教授的內容上來。
舉個例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除法運算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生活情景導入學習的授課方式,改變以往一板一眼的板書授課形式,通過老師課前制作的視頻短片來引入教學。在講授這個內容時,筆者制作了一個小視頻,有關一個小孩子拿著媽媽給的15元錢,到水果攤買水果的。水果攤里的水果分別是:桃子是5元一斤,梨子是3元一斤,而山楂是2元一斤。小朋友在納悶如果全部用來買桃子,他可以叫老板賣多少斤給他。通過這個視頻,讓學生先用以往學習的加法乘法運算方式,測算到底可以買多少斤。由此推出除法的運算,讓學生一下子明白除法運算的由來和運算準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方便學生學習,而且還變相告訴了他們一個道理: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他們以后學習更深奧知識的根基。小學數學不應該只是課本上的文字與數字,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們生活中可以應用的常識。為此,不僅學生要重視學習數學,數學科任老師也要重視數學教學,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海肖.淺議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農村科技,2017(1).
[2]王欣楠.數學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7(1).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