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靜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在數學課堂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課堂智慧是在一個個具體的教學行為中體現出來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指導者
一、基本理念
在數學課堂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發展,還要關注運算、空間觀念、統計、解決問題等數學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二、教學思考
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那么教師應當根據數學問題情境的特點,組織教學:有些問題需要學生獨立解決;有些問題需要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有些問題需要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從教師教的維度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好主導作用。
(一)興趣培養和質疑問難
人只有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習工作,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活躍;而在情緒低落時,思路狹窄,思維遲鈍。同樣,學生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敢想、敢說、敢做、敢懷疑、敢創造。因此,教師要拋開不必要的“威嚴”,通過自然、靈活、巧妙的誘導,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教比例的基本性質時,先是出示一道化簡比的復習題讓學生試做:125︰75 0.46︰2.4 學生們很快說出答案。我又因勢利導,說你們將任意一個比進行化簡,老師都能很快判斷結果是否正確。許多同學將信將疑,大家七嘴八舌的說出一個個比以及它的最簡形式,我都一一做了判斷,有的人還故意說出一個化簡比的錯誤結果,最終也沒有逃出我的“火眼金睛”。這時,大家就想不通了:雖說老師的計算能力比我們強,可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于是我就來了一個“助燃”:同學們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
(二)討論交流和動手操作
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核心,小組討論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和決定合作學習效果的優劣。在教學設計和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好討論的契機,選擇好討論的內容,使討論成為深化課堂教學、促進合作交流、參與互動、發展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而交流又是小組討論的拓展與延伸。要想實現“有效合作”,小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暢,合作過程中就容易產生問題。小組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座談、交談、商討、成果展示等,通過交流能增進理解、聯絡感情,達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時了解同伴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自我調整或互相調整,使合作得以滋潤和優化;還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創新。
1.專業準備。備課過程中,教師就要明白哪些特殊情景下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首先、在依據規律舉一反三時。如教學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先利用圖示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圓柱的側面積是等于底面周長乘以高,然后進行一個小練習: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12.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待學生算出后再迅速發問:“如果是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或直徑)和高,怎樣計算它的側面積?其次,在問題難以解決時。當學生在理解知識遇到困難或者憑已有經驗還難以解決難點時,教師就需要結合具體內容組織討論,而不能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要促使學生討論探究、合作交流,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其次、在一題多解時。例如:含比例知識的應用題,許多時候既可以用算術法,又可以用新學到的正反比例知識解,有時算術法中都有幾種不同的列式。像在這些情況下,最好讓大家有目的地展開討論,形成不同的認識,共同得到發展。
2.指導方法。當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具體的任務、達成目標、操作方法、合作形式等;然后要確保合作交流活動的有序地進行,做到活而不亂;同時,教師一定要深入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討論,指導有困難的小組或個人。也就是說,教師在做好指導者、組織者的同時,還要當好合作者、學習者的角色。真正讓老師與學生互動起來,真正讓老師與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真正讓師生的互動產生實質性成效。
總的來說,教學中無論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學習,都必須以學生扎扎實實的獨立學習為基礎,合作學習不是以尖子生做小老師,中下等成績的學生做聽眾的學習方式,而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人人貢獻出思維成果,人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合作交流可以是同桌議論,也可以是四人小組討論,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對象,三四個、七八個都行,只要有利于合作學習,應當有多種選擇:內容簡單的題目,可以同桌合作;難度大的問題,可以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的內容不一樣,應當選擇相同學習內容的伙伴合作。同時,合作學習在安排上必須遵循“寧少勿濫”的原則,努力做到可有可無的不安排,不適當的不安排。應該說,學生在課堂上應有其愉悅的情感體驗的需要和權利,合作學習就比較好地滿足了兒童交流的欲望,既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又獲得了成功和分享成功的需求,這樣的形式他們當然愿意接受和參與,并且還會投入最大的激情。而又有人說,教師的課堂智慧是在一個個具體的教學行為中體現出來的。課堂是師生互動和對話的舞臺,在情境中合作學習、對話交流是暴露學生思維過程、思想靈性的良好途徑,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欲望與熱情的重要手段。那么,就讓我們站在這美麗的舞臺上,當好導演,當好演員,與學生一起共同打造好課堂教學的實實在在。